-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何晏等,王弼免官,是年秋病亡。随着王弼、何晏两大玄学领袖及众多名士的凋零,以洛阳为中心的名士交游和清谈活动骤然消歇。但在地方,有阮籍、嵇康、王戎、山涛等“竹林七贤”在河内山阳遇合,喝酒交游、清谈著论。之后夏侯玄、嵇康分别在嘉平六年(252)和景元四年(263)被杀,此种清谈亦不复存在。但清谈之风一直存在于曾在正始、竹林谈席中敬陪末座的年轻人以及其后的一代代人心中。01《世说新语·赏誉》引卫瓘语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02魏晋玄学从两汉经学而来,它的明显特征是道家思想的复兴,但非以道代儒,或崇道黜儒,其目的乃在援道入儒,最终融合儒道。主流的玄学家皆儒道兼综,其融合儒道的根本办法是建立一个本末体用的思想架构。而且,我们经常看到魏晋人在这种融合思想中享受思辨的乐趣。所以,可以认为,由两汉经学到玄学的转换,同时是人类思维方式上的一次大变革、大提升。魏晋玄谈集中在一些重要的论题上,而讨论的命题往往为截然相反的一对概念,通过讨论,从中找出可以融合的支点。如“本末有无之辨”。“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是玄学家从道家思想中提炼出来的,是玄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何晏、王弼谈“贵无”,但有漏洞,裴頠wěi驳“贵无”,提出“崇有”,这又违背了玄学的根本思想。其它如“言尽意”“言不尽意”之辨、“声有哀乐”“声无哀乐”之辨,也是玄学清谈的重要内容,题有剩意,所以东晋王导还为之吸引。《世说新语·文学》云:“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玄学文学的影响。言意之辨对文学的影响“言象意”问题,起自于《易·系辞》。《系辞》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0102由于言意问题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合乎魏晋之际的那些新学风创始人的口味,所以“言不尽意”“言尽意”的话题,可以说与玄学风气相始终。当时热衷于玄学的人对此多有所议论。如荀粲,史称“粲诸兄并以儒术议论,而粲独好言道”(《魏书·荀彧传》注引何劭《荀粲传》),他论“言意”问题曰:?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同上)主“言不尽意”。秦宓是三国时蜀人,《蜀书》本传载其“慕肥遁之高”、“卧而宴谈”的雅事和文辩雅论。关于“言意”问题,他说:文不能尽言,言不能尽意。(《蜀书·秦宓传》)康在《琴赋》中说:“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也表明了“言不尽意”的主张。文人风尚:从规行矩步到名士风流:纵情越礼;服食饮酒;清谈;隐逸;人物品藻;山水审美。魏晋南北朝社会及文化的转型特点名士风流的“风流”指的是一种人格美,在外在上体现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度,包括言谈、举止、趣味、仪表、习尚等等,在内在上,则表现为一种艺术化的人生态度。冯友兰《论风流》认为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玄心指的是超越感,不以死生祸福成败萦于心,洞见指的是一种直觉的感受力,即颖悟。妙赏指的是对于美的深切感悟,深情指的是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名士风流佛學興起這一時期,佛教迅速發展起來,佛經的翻譯也達到極盛,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佛教具有哲學和神學的內涵,它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頗為精緻,與老莊學說有相同之處,因而受到士人喜愛。3、佛教對文學的影響想象世界的豐富;故事性的加強;反切的產生和四聲的發現;詞彙的擴大;文學觀念的多樣化。3、佛教對文學的影響想象世界的豐富;故事性的加強;反切的產生和四聲的發現;詞彙的擴大;文學觀念的多樣化。六、道教興盛1、道教興盛於東漢順帝時,孕育於我國古代的巫和方士一流,講煉丹、求仙、養生之道。2、具有實用性,以各種方術來幫助人們享樂,給人以虛幻的滿足,所以受到士族低層的歡迎。3、政治上,道教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有用工具。4、詩文小說都受到不同層度的影響。第二节魏晉南北朝社會的政治对文学的影响(一)亂世與亂世文學1、悲劇性基調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運的難卜、禍福的無常、個人的無能為力2、文人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遭到殺戮孔融、mi禰衡、楊修、丁儀、嵇康、張華、陸機、陸雲、潘嶽、劉琨、郭璞(二)門閥制度的存在門閥制度又稱士族(世族)門閥制度。士族或世族,指高門大族。1、士族與庶族的對立士族階層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佔據特殊地位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2、寒士的不平左思《詠史》其二鮑照《擬行路難》其六3、文學現象以士家大族為中心的文學家族或文學集團的出現4、文人心理強調宗族觀念和倫理關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