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O加氢甲烷化反应动力学的DFT-SSKRM-SSITKA-kMC研究.pdf

CO加氢甲烷化反应动力学的DFT-SSKRM-SSITKA-kMC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国内外关于CO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甲烷化反应路径的探究已经屡见不鲜,但由于

单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合成气转化的复杂性导致甲烷化过程中CO活化方式、催

化剂表面主要物种信息以及反应速控步骤等未达成共识。本课题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稳态机理动力学分析(SSKRM)、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分析(SSITKA)

以及动力学蒙特卡洛模拟(kMC)等方法,将理论与实验结合、稳态与瞬态结合、纳

米与微米尺度结合系统地研究Ni/AlO催化剂上CO加氢甲烷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

23

果表明,在Ni/AlO催化剂上CO*→HCO*→HCOH*→HCOH*→CH*→CH*→CH

232234

为CO加氢甲烷化反应的较优路径,其中CO*+H*→HCO*为该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

具体的DFT-SSKRM-SSITKA-kMC研究结果如下: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ensityFunctionalTheory,DFT):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Ni

表面不同CO活化(CO直接解离、CO碳加氢以及CO氧加氢)方式共15种甲烷化

反应路径及26个基元反应计算,发现CO碳加氢活化生成HCO*能垒较低为1.46eV,

是CO优先加氢活化方式。通过比较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各个基元反应势能图,发现

CO*→HCO*→HCO*→CH*+O*→CH*→CH为CO在Ni(111)表面加氢甲烷化过程

2234

的最优路径,其中CO*→HCO*能垒最高,为速控步骤。CO*→HCO*→HCOH*→

HCOH*→CH*+HO*→CH*→CH及CO*→HCO*→HCOH*→CH*+OH*→CH*→

222342

CH*→CH等甲烷化路径与最优路径之间能垒相差较小,在实际反应中可能同时存在。

34

稳态机理动力学研究(SteadyStateKineticsbasedReactionMechanism,SSKRM):

在密度泛函理论系统计算CO在镍基催化剂上吸附与反应行为的基础上,在15种CO

完整甲烷化路径上分别假设各基元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推导了87个机理动力学模

型。通过反应级数分析,发现CO直接解离路径中假设的速率控制步骤与实验结果均

不一致;氢辅助CO解离甲烷化的14条路径中,速率方程及反应级数相差不大,均为

r(CO*→HCO*或CO*→COH*)和r(HCO*→HCO*、HCO*→HCOH*、

232

HCO*→CH*+O*、HCO*+H*→HCOH*及HCO*+H*→C*+HO)为速率控制步骤。通

2

过动力学参数回归,发现两者得到的稳态机理动力学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实验数据,

而其他速控步骤所得速率方程与实验数据相差较大。

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研究(SteadyStateIsotopicTransientKineticAnalysis,

SSITKA):利用本组自主设计并搭建的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设备进行

CO+H+Ar↔CO+D+Kr的稳态同位素瞬变实验,发现解离的C*、H*和D*相互结合

22

生成CHD、HO以及DO等产物,并计算出表面停留时间以及催化剂表面CH物

x4-x22x

种覆盖度为CH*>CH*>CH*,CD

文档评论(0)

论文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