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生态脆弱区(绿洲)新疆坎儿井草原牧场南山草原内蒙牧场敦煌月牙泉渐受风沙威胁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促进优势粮食区域布局01粮食主产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淘汰劣质品种,压缩一般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建设优势粮食品种产业带,主动适应粮食流通、粮食消费和粮食国际贸易的新形势。02重点建设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大兴安岭沿麓的3个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03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04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布局第一节粮食的概念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第三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和结构变化第四节中国粮食生产布局的发展战略第二讲中国粮食生产发展与布局第一节粮食的概念一、我国传统的粮食概念1.狭义:指谷物类,即禾本科作物。它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其它谷物(大麦、青稞、燕麦、黍稷)等。2.广义:指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的集合。3.粮食概念的演变“行道曰粮,谓糒也;至居曰食,谓米也。”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五)谷,指:“黍、稷、菽、麦、稻”。(明代中后期,玉米、甘薯、马铃薯先后从国外引进)4.中国通行的粮食的概念: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和其他(杂粮、薯类)Grain译成中文是谷物。既小麦、稻谷、粗粮(包括玉米、大麦、黑麦、燕麦、小米、高粱)三大类。1Food译为中文是食物,指可吃的干物质。它和供饮用的含营养成分的液体“饮料”相对。Food是维护肌体生长、代谢和生命过程以及供给能量所必需的物质,其基本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构成,此外,还含有一定肌体所必不可少的矿物质、维生素,它是固体形态的营养物质。其包括谷物、块根块茎、豆类、油籽油果、瓜蔬、糖料、水果、禽畜水产品等。2解放前,人们把Food、Grain都译成粮食,解放后约定成俗至今沿用这一译法。如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译成中文应为“联合国食物及农业组织”,但是,人们长期译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郑州粮食学院译为ZhengzhouGrainCollege3由此可知,国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通用的粮食概念与中国粮食的概念及中国粮食统计口径有很大的差别。4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FAO每年公布的“世界谷物总产量”,由于中国翻译上的习惯,常译成“世界粮食总产量”。其实,这个“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类,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世界粮食总产量”只是谷物,不包括豆类和薯类。“中国粮食总产量”除谷物外,还包括豆类和薯类。如果将“中国粮食总产量”与“世界粮食总产量”进行对比,一定要将豆类和薯类的产量从中国粮食总产量中剔除出去,统计口径一致,才有可比性。由于中国粮食概念与世界通行的粮食(谷物)概念不一样,使得粮农组织对中国谷物库存量的估算偏高。因此,建议中国公布“世界粮食总产量”时改为“世界谷物总产量”,中国在同时公布“中国粮食总产量”和“中国谷物总产量”时,还要公布“中国谷物库存量”,以便对世界和各国的谷物生产、库存和消费进行比价分析研究。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二、国际通用的粮食概念《粮安天下》《FoodSecurityGlobalStability》foodcrisis粮食危机;foodsecurity粮食安全;foodconsumption粮食消费;foodproduction,grainproduction粮食生产;weightofgrain粮食重量;FoodsecurityandConstructionofMajorGrainProducingAreas国家粮食安全与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经济地理中粮食的概念,是指中国传统的广义的粮食概念,即谷物类、豆类和薯类的统称。大豆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近年国产大豆产不足需,自给率严重偏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大豆长期掩盖我国谷物类粮食自给率超过100%的现实,正在误导国家领导和政府部门对我国粮食安全水平的正确判断和不断刺激粮食生产的决策。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统计已与国际口径接轨,继续沿用过时的粮食统计口径,很难准确判断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并难以做出科学的政策选择,因此,应将大豆从中国粮食统计口径中剔除出去。12专家观点第二节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概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