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4.四棱豆Psophocarpustetragonolobus15.瓜尔豆Cyamopsistetragonoloba豆科四棱属中唯一栽培种,一年或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主要作蔬菜、豆制品。蝶形花科瓜尔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用途:(1)蔬菜(2)植物胶中最好品种(增稠剂)(3)优质蛋白饲料16.刀豆Canavaliagladiata17.羽扇豆Lupinus豆科刀豆属的栽培亚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腌制、炒食,少量入药(活血)豆科羽扇豆属的栽培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作饲料,少量蒸煮食用1谷类:TS(51-66%)、Pro(17-30%)、fat(1-2.6%)2油料:fat(25-50%)、Pro(20-40%),生物价高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丰富,Ca、Fe多3米面混用、溶胀特性豆类作物营养特征第四节薯类1.生产:全球产量2.6亿吨(1992),我国占20%(第一)2.消费、流通:我国:鲜食55%,加工7%,饲料14%,种薯24%一、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茄科茄属,又名土豆、山药蛋、洋芋等。花期5-8月。原产南美洲,现广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是除谷物以外,人类主食的最重要粮食作物3.马铃薯性状淀粉颗粒被厚细胞壁包裹以细胞淀粉形式存在营养丰富:提供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适于作主食:大量生产,供应充足便于流通:运输成本低,储藏性好可转化为动物性食品:动物饲料五、禾谷类食物特征禾谷类营养成分特征蛋白质:6-16%,小麦﹥10%,大米7%左右氨基酸组成(赖氨酸为限制氨基酸)脂肪:含量低,﹤4%碳水化合物:75%,淀粉、糖类(葡萄糖、麦芽糖)、纤维素、半纤维素、糊精等矿物质和维生素:P、K多,Ca、Fe少,VB丰富保藏条件:10-15℃,相对湿度:70-80%卫生安全问题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止贮藏、流通中霉变、虫害和有害物质混入防止12禾谷类保藏与卫生试述稻谷籽粒特征01简述小麦面筋蛋白特点02各类小杂粮的营养特点是什么?03禾谷类作物营养成分特征是什么?04思考题豆类生产豆类性状与成分消费与流通保藏条件主要品种(大豆、蚕豆)01第二章粮油食品原料02第三节豆类原料一、豆类的生产豆类:双子叶植物豆科,谷类、油料作物大豆、花生、蚕豆、豌豆、绿豆、小豆、豇豆、普通菜豆、小扁豆、饭豆等脂质含量高(25-50%),蛋白质(20-40%)性状:果实为荚果,种子成熟于荚皮中种皮:表层角质层,含较多难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种子子叶:主要可食部分外侧:表皮、薄膜组织内部:蛋白质、脂肪、淀粉颗粒胚:发芽部分二、豆类性状与营养成分2、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含量高,1倍至数倍于谷类1碳水化合物:大量淀粉细胞2维生素:VB含量多,不含VC(青豆,豆芽菜中含有VC)3活性成分:皂角苷,卵磷脂丰富;黄酮,α–亚麻酸等4四、保藏三、消费与流通注意防潮,防霉。大豆,花生发霉产生黄曲霉素主食:米、面混用副食:加工品,如蔬菜、调味料五、主要品种1、大豆Glycinemax豆科,大豆属,又名黄豆,白豆。叶菱状卵形,花白色或淡紫色,荚果肥大,矩形,略弯,下垂,绿色,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2-5,椭圆形、卵圆形,皮色分黄色(90%)和杂色(青、黑、褐茶、赤等),花期6-7月,果期7-9月。起源于中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生产、流通与消费大豆的性状大豆籽粒由种皮(8%)、子叶(90%)、胚乳残存组织(2%)组成大豆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溶解性不同分为球蛋白(90%)和白蛋白(清蛋白)氨基酸组成合理,利用率高。赖氨酸含量较高大豆的营养成分脂质:甘油三脂、磷脂(1.3-3.2%)1碳水化合物:低聚糖、多糖2维生素:B族丰富,VE3矿物质:丰富,Ca、Fe含量高4Ca含量是米的40倍5活性成分:活性成分:(1)大豆异黄酮:弱雌性激素活性化合物。含量0.05-0.7%,具抗氧化性已分离出染料木黄酮、黄豆甘元、大豆黄素三种(2)大豆皂苷:具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抗病毒、溶血作用抗营养因子:抑制大豆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影响健康(1)热敏性: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抗维生素因子(2)非热敏性:大豆抗原:过敏反应寡糖:棉子糖、水苏糖植酸:强鳌合作用。发芽、浸泡、发酵可降低活性大豆的利用传统大豆食品:豆腐、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