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
《典籍里的中国》,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故事活起来。每一部典籍,都分散着前人的心血和才智,值得我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打开典籍,对话先贤,我来到李时珍身边。
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他的《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医学之大成,首次采纳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点一盏孤灯,伏案执笔,潜行修书,足遍天下。人言:学医难,行医难,编本草更难。李时珍却知难而进,开启了行医之路,始终坚决不移地走了下去。观李时珍历遍天下,品读他正心修书、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仿佛也穿越古今,遇见了李时珍坚决不移的背影,踏上了他求真务实的脚印?????。李时珍的精神并没有因时间的远去而泯灭于历史的长河,相反,他永久都是一颗不改颜色的孤星,闪耀着、奉献着、光明着。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奇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远行万里,俯身求序,为得一书,勘误十年。李时珍晚年为能刊刻医书,不远万里找到了明朝文学泰斗王世英。请他作序,见面后,二人皆认为此书关系重大,应谨慎勘查。为民众而修本草的李时珍,再次花费十年光阴,怀平生夙愿,查历代典籍,历寒来暑往,修订《本草纲目》。“寿国以寿万民,寿万民以寿国。”李时珍开拓创新,关怀民生。他不仅是古代的医学先贤,更是当今精诚为民的楷模。
“医者贵在格物也”,对李时珍来说,格物致知不只是穷究事物原理,获得学问,更是为天下百姓健康探求真理,为编纂出一部能关心人民的书籍奉献自己的力气。
大医精诚,精诚于国家,精诚于民族,更精诚于百姓。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2
书可以干什么,是什么?我在期中考试中回答道:丰富自身学识,提升人际交往力量,或是造福国家社会。在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后,我明白:我对书乃至典籍的看法都太过肤浅稚嫩,忽视了他们究竟是怎么传承的。
典籍里的中国介绍的是“五经”中的《尚书》,通过伏生这个人物介绍了《禹贡》、《牧誓》这两篇文章。伏生护书动人不已,儿子舍命护一车书简,妻也在流亡中丧命。他自己一生都在读《书》、讨论《书》。放在现在,或许再没有人愿为书丢命,古代的伏生做到了。
历史课老师讲文明的起源从哪里开头?国家的形成。《尚书》在当时信息不发达的社会,假如丢失,那就是积蓄了中华民族才智的文明丢失了。所以《尚书》的.流传是读书人对中华文化的守护,这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举起手中的中国典籍,那些在你看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你能想到背后是有鲜活的故事和很有生气的人吗?你能想象中华文明,华夏文明是由一个个伏生用命搏来,用血换来的吗?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未断绝,你以为是天意吗?我傲慢我骄傲,由于这恰恰说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守护历史文明的真相。
最终伏生见到现代图书馆里珍藏的图书,见了手机上的《尚书》,见到口中诵读《禹贡》的孩童,他深感欣慰:由于书人人可读。他是安心了,《尚书》不会丢失了。
有时候当我们习惯了某种东西时,肯定不要遗忘它是怎么来的。科学如此,书亦如此。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3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这是《天工开物》第一卷:乃粒的内容,宋应星。
第一次了解这部著作是历史课本里,概念很模糊,直到今日,《典籍里的中国》播出,我才重新熟悉了这部书和他的。
宋应星,年少时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第一次会试就中举第三名,而后近二十年茫茫科考路,六次不第,科考路走了六年,累积了不少关于农业手工业的学问,始终想要天下人民生活富足的他就将这些学问汇总起来,在好友涂绍煃的资助下刊印成册,才有了这部巨作——《天工开物》的问世。
“天工,人其代之”,“天工”二字取于《尚书》;“开物成务”,“开物”二字取于《易经》。意在用大自然的力气开创万事万物。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书理念为“贵五谷而贱金玉”,故将《乃粒》放在首篇。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与袁隆平院士讨论亩产千斤的超级杂交水稻,与国家坚守耕地红线不谋而合,跨越三百多年的“稻下乘凉梦”始终在连续。
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继往开来,这四个字虽简洁却有千钧力气。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是富有制造力的民族,我们站在前人肩膀上,肯定会更有所成。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4
之前对王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必备)积极进取的作文24篇.docx
- (热)听证申请书.docx
- [荐]实习日志15篇.docx
- 《伶官传序 》教学设计.docx
- 《追梦赤子心》观后感.docx
- 【经典】开学工作汇报.docx
- 【经典】幼儿园重阳节活动总结.docx
- 【精华】小学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15篇.docx
- 【优选】春分节气文案.docx
- 2024年优美的早安心语语录160句.docx
- 卸载无线终端开发认证组技术战略telus full standalone terminal specification v 31.pdf
- 嵌入式实验三四报告.pdf
- 测试报告编号期共瓷片成功.pdf
- 单元课听力level mp3对应文字.pdf
- 演示结束非常感谢fanuc pf系列冲床用特点号展机轴控制pcfs0i.pptx
- 补丁顺序实用符文之语.pdf
- 章函数解决方案chapter 12 functions solutions12解答.pdf
- 文本课件参考83154f.pdf
- 课件教程案例2212-页mtz0 xxtamil paper 1 sl.pdf
- sigma-sml共6 aldrich安全数据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