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木叶”》课件31张.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庚

朱光潜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今天,我们就通过《说“木叶”》一文,对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质作一番探幽。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我们的古典诗词,用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大的意境。

诗人风骨学者风范

作者介绍林庚,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

作者介绍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皎如白雪,煦如阳春。——吴组缃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生字词袅袅陆厥橘徕niǎojuéjúlái柳恽yùn沈佺期quán寒砧zhēn庾信yǔ涔阳万应锭céndìnɡ门闩shuān窸窣xīsū照浦pǔ

积累词语(1)熟能生巧: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好办法。(2)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3)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4)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竹器,得到了鱼,就忘掉筌。比喻达到了目的,就忘记了赖以成功的条件和根本。

初读课文筛选信息关键句开头总起句、过渡句、结尾总结句、语段的中心句、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独立成段的句子、反复出现的句子、抒情句、议论句序列词、指示代词、反复出现的词、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分离材料和观点的词(例如、像、好像、假如、由此可见)关键词

理思路①总结句②注意“可是”“而”等词语体现的句间关系③反复出现的句子、谈论的对象④结尾句⑤过渡句⑥上段尾句——过渡句⑦独立成段的句子第一部分(发现问题)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木叶”是诗人笔下钟爱的艺术形象。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古诗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而“木叶”却发展到了“落木”。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木”字上。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使“木”具有落叶的特征。说明“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透着黄色,在触感上是干燥的。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理解文本

11.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入,把古诗中的“木叶”作为论述对象,进而围绕它展开全文。B.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C.文章从现象谈到本质,从具体谈到抽象,深入浅出地阐发了理论,易于被广大读者接受。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D“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表述错误,文章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和“高树多悲风”中的“树”的饱满形象不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具备秋风落叶的形象,诗句意境更加空阔清冷。B.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能认识并交织组合语言形象中潜在的力量,形成丰富多彩的诗歌语言,能够说明“木”何以具有暗示性的艺术特征。C.相较于“树”暗示的颜色而言,“木”就显得有些枯黄和干燥,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也具有了这个特点,能给人带来疏朗的秋天的气息。D.“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的“落叶”形象和“木叶”不同,它没有干燥,微黄、疏朗的秋季的特点,它饱含水分且较繁密。B(原话:“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木”仿佛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具有疏朗的特点;而“树”则没有,它具有繁茂的枝叶,与“叶”都带浓荫的联想。B.“木”的背后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是“木”的暗示性所在,在此影响下,“木”很难让我们想到叶子。C.“木叶”的形象如此生动,是因为它带有较强的暗示性;视觉上,它是微黄的而不是碧绿的;触觉上,它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文档评论(0)

158****2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