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何认识和叙述乡土中国的“乡土性”,是乡土文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是,进入现代以来,维持乡村秩序的“礼”作为社会规范失去了原来的有效性和坚固性。“现代性”因而烛照出了“乡土性”的幽暗,现代以来文学中的国民性与“乡土性”密切相关。乡土中国是礼俗社会,又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因而乡土中国被视为“传统”和“传统文化”的象征。这些特点基本决定了乡土中国和乡土文学的面貌。
从鲁迅的乡土小说开始,乡土就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纯粹的范畴,它也不是单单指涉一个确有所指的地点(故乡),而更多代表一种价值。无论是鲁迅笔下的S城,还是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抑或是沈从文念兹在兹的湘西,都是作家在离开故乡之后对乡土的重构。因为有了现代与乡土的时空落差,他们笔下的乡土在超时空的范畴中总是预先就已经凋败的。正是因为置身现代时空又被现代文明所塑造,书写乡土的作家才有了观照乡土的参照物。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使用了“侨寓文学”的概念,所谓“侨寓”即寄身他乡。这个概念一方面指出了现代文学初期作家文化身份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也在叙事学层面确立了整个现代文学时期乡土文学的基本叙事模式,即“离去—归来一再离去”的模式。在这样的叙事模式和文化心理中,乡村与城市成为一种结构关系,城市无论是显现的还是隐形的,始终作为现代文明的参照物存在着。
有意思的是,21世纪以来,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几乎都是长篇小说,这既与乡土问题本身的容量有关,也与作家观察把握乡土的视野和结构能力有关。贾平凹的《秦腔》等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50后”“60后”作家耳闻目睹了乡土在20世纪下半叶所经历的种种沧桑变化,因此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以历时性的、近乎历史编年体的方式呈现乡土的流变,长篇小说的总体性视角和庞大体量为他们全方位、多维度描写乡土提供了合适的艺术形式。除此之外,红色经典作为这一批作家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也一再诱发了他们的史诗性冲动,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世界”重建另一种历史叙事的可能性。
(节选自王尧《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叙事——从乡土文学到新乡土文学》,有删改)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乡村的现代化转型,乡土文学在现代文明的裹挟下发生了新变。有关乡土文学“存亡”的问题浮出历史地表,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乡土文学消亡论”的观点屡见不鲜。陈晓明认为,“乡土中国在整个现代性的历史中,是边缘的、被陌生化的、被反复篡改的、被颠覆的存在,它只有碎片,只有片断和场景,只有它的无法被虚构的生活。”他以贾平凹的《秦腔》为例,阐释了作为乡土文学发展的土壤和根基的消亡。张清华也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作家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为代表,乡土文学的格局出现了很大变化,“乡土文学的认识论基础由社会学、阶级论变成文化哲学和人类学。‘乡土文学’变成了广义的历史文化或者农业经验的一种书写,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学’也就终结。”
事实上,现代化转型给城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随着中国城乡发展的规划与完善,乡村面临的困境也会得到更全面的关注和解决。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续写农村新人形象、反映“农民进城”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向度,这些已然成为21世纪乡土小说几个基本的情节单元。从小说创作来看,乡土文学不仅没有走向消亡,还吸引着许多作家将创作热情投入到这片“热土”。人们有理由相信,源于“乡土”、寄托着中国人浓郁“乡愁”、忠于“乡土”的传统文学精神,会支持中国乡土文学走向新的发展。
文学是人学,乡土文学的本体价值也体现在人对乡土的独特情感和精神旨归之中。作家对文学“乡土”的叙事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内蕴在叙事主体中对“乡土本体”的热爱、“乡土传统”的继承、“乡土精神”的发扬都是不变的。从广义上来说,无论是以怀旧情感悲观地书写一曲乡土挽歌,或以静观的姿态客观呈现乡土的现代性转变,或以乐观的感情书写理想的乡土愿景,都能称之为“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概念界定应牢牢把握住人对乡土的审美精神这一本体,以人的审美情感观照文学“乡土”的本质内涵,守住乡土文学的底线标准,才能得出更具学理性的结论。
(节选自毛金灿《21世纪乡土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却失去了“礼”的有效性和坚固性。
B.作家在乡土文学作品中都采用“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这种基本叙事模式。
C.乡土作家常把自己所置身的现代时空中的现代文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西南宁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四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昌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九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docx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探究综合与实践题--几何的综合》教学设计.pdf VIP
-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详解).docx
- 小学语文新课标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3课《天窗》程翠菊 全国赛课二等奖上课课件.ppt
- 2.6 哪杯水热(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青岛版).pdf
- 空间布局规划方案.pptx VIP
- 论语注疏宋邢邴疏打印版本.doc
- JingChaDaXue《消防技术装备》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docx VIP
- 预制柱安装施工工艺.docx
- 2024年光伏合作框架协议电子版(二篇) .pdf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摸底测评卷A(含详解).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