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胃溃疡的护理查房.pptx

胃溃疡的护理查房.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胃溃疡的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01.

病例汇报

07.

护理措施

03.

临床表现

05.

护理评估

02.

疾病相关知识

04.

治疗原则

06.

护理诊断

08.

健康教育

01

病例汇报

基本信息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职业为销售人员,平时工作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常有饮酒及吸烟史。

现病史

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呈周期性、节律性发作,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疼痛可忍受,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未予重视,自行服用“胃药”(具体不详)后症状时好时坏。1周前因工作应酬较多,饮酒频繁,上腹部疼痛明显加重,疼痛程度较前加剧,呈持续性,伴有反酸、嗳气、恶心,无呕吐、黑便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胃溃疡”收入院。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手术史。

体格检查

T36.8℃,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偏左有压痛,无反跳痛,墨菲氏征(-),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约4次/分。

辅助检查

05

04

02

03

01

1.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小弯侧可见一约1.2cm×1.0cm的溃疡,边缘整齐,底部覆有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取病理活检。

2.病理报告:胃窦部黏膜慢性炎症,局部可见炎性坏死组织及肉芽组织形成,符合胃溃疡改变。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提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4.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5.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02

疾病相关知识

定义

胃溃疡是指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的慢性溃疡,病变多位于胃小弯侧或胃窦部,可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

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Hp凭借其螺旋形结构容易钻透胃黏膜,损伤胃和小肠的保护性内膜,从而使胃酸引发开放伤口,即溃疡。

(1)Hp可产生多种酶和毒素,如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氨能中和胃酸,使局部环境有利于Hp生长,同时对胃黏膜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2.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胃黏膜损伤,引发溃疡。

3.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当胃酸分泌过多,超过胃黏膜的防御能力时,就会对胃黏膜造成自身消化,形成溃疡。

4.其他因素:

(1)遗传因素:部分胃溃疡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但具体遗传机制尚不明确。

病因

(2)胃排空障碍: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其中的胆汁、胰液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酸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导致溃疡形成。

(3)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导致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流减少等,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

病理生理

胃溃疡的形成是由于胃黏膜的防御因子与侵袭因子失衡所致。正常情况下,胃黏膜具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黏膜屏障、黏膜血流量、细胞更新等,可抵御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当防御因子减弱(如Hp感染、药物损伤等)或侵袭因子增强(如胃酸分泌过多)时,胃黏膜就会受到损伤,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持续作用下,损伤逐渐加深,形成溃疡。

03

临床表现

症状

1.上腹部疼痛:是胃溃疡的主要症状,多呈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

(1)疼痛部位:多位于上腹部剑突下或偏左,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肩部等部位。

(2)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或饥饿样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一般多能忍受。

(3)疼痛规律:典型的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进餐后又重复出现,即所谓的“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规律不典型,如出现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发作无明显规律等情况,多见于溃疡活动期或伴有并发症时。

2.其他症状:常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表现。

体征

1.上腹部压痛:是胃溃疡常见的体征,多在剑突下偏左部位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程度与溃疡的深浅、大小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2.一般情况:病情较轻时,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营养状况可能无明显改变;若病情较重,长期不愈或伴有并发症时,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贫血、面色苍白等表现。

04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戒烟

文档评论(0)

医疗文档加油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医院各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方案、年度计划、培训小结、自查报告以及制作医护常用的培训课件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