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青岛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24-2035年).pdf

青岛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24-2035年).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市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2024-

2035年)》(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与《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

崂山区、城阳区和原黄岛城区主要城市建设区范围,面积898

平方公里。

2.规划人口规模660万人。

3.规划期限:2024-2035年。其中近期目标年为2030年。

二、总体防御目标

1.当遭受多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正常,建设工程一

般不发生破坏,市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不受影响。

2.当遭受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城市应急保障基础设施

和应急服务设施基本正常,一般建设工程可能发生损坏但基

本不影响城市整体功能,重要工矿企业能很快恢复生产或运

营。

3.当遭受罕遇地震影响时,城市功能基本不瘫痪,应急

保障基础设施和应急服务设施不应发生危及救援和避难功

能的中等破坏,其应急功能基本正常或可快速恢复;无重大

人员伤亡,受灾人员可有效疏散、避难并满足其应急和基本

生活需求,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4.当遭受超罕遇地震影响时,预先设置的承担避难功能

和应急救灾的建筑、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及辅助设施不应发生

危及救灾和避难人员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救灾和避难功能

应能顺利恢复,区域重大协调救援、救灾物资运输活动和对

外远程疏散可实施。

三、抗震设防总体要求

按照“全面设防,重点防御,保障安全,支撑应急”的

原则统筹考虑规划范围内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工

程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

(图件)和山东省有关抗震设防的规定及相关标准要求确定。

1.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规

划范围位于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0.10g分区,抗震

设防烈度为7度。

2.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应按照国家现行法律、

法规和技术标准等要求进行抗震设防,设计方案符合抗震概

念设计要求,优先选用有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

3.重大建设工程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

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家、山东省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

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

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4.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机构、

儿童福利机构、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避难场所、广播电视等

建筑,应当按照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要求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5.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学校类建筑,结合本规划避震疏

散场所安排确定作为避难建筑时,应按照避难建筑的抗震设

防要求进行建设。

6.规模分级为特大型的体育场,大型、观众席容量很多

的中型体育场和体育馆(含游泳馆),大型的电影院、剧场、

礼堂、图书馆的视听室和报告厅、文化馆的观演厅和展览厅、

娱乐中心建筑,大型博物馆,存放国家一级文物的博物馆,

特级、甲级档案馆,大型展览馆、会展中心,人流密集的大

型的多层商场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

类标准》(GB50223-2008)的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7.对城市抗震防灾及灾后救援起重要作用的重要建筑

按照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救灾功能的保障需求、可能造成人

员群死群伤的可能性进行分类分级设防。

8.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不得建在

人口稠密地区,已建的宜逐步迁出,未迁出前应采取必要的

防灾加固与防护措施。

9.国家、山东省或青岛市对建设工程抗震还有其他规定

的,还应当符合其规定。

四、城市抗震防灾空间布局

规划范围共划分为7个一级防灾分区、68个二级防灾分

区,形成“独立救灾、有机联系、六横九纵多连、环湾辐射

连通”的抗震防灾空间格局。

五、城市用地抗震防灾适宜性分区

综合考虑建设用地抗震防灾类型、潜在场地地震破坏效

应、工程地质、地质灾害等,将建设用地抗震适宜性分为适

宜、较适宜、有条件适宜三大类。

六、重要建筑保障分级与要求

I级保障建筑:对抗震救灾功能起关键作用的建筑(应

急指挥建筑、I级保障基础设施系统建筑等),应按照不低于

重点设防类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同时,应采用基于性能的设

计方法,实现大震下不产生中等及以上破坏的设防目标,保

证震后建筑物功能基本不中断以

文档评论(0)

xieting55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