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隧道工程施工案例教程 课件 第17讲 初期支护.ppt

隧道工程施工案例教程 课件 第17讲 初期支护.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③若对锚固力有明确要求,应先行试验,检验初选参数的合理性。(3)施工要点①安装:先将楔块插入楔缝,轻敲,使其固定于缝中,然后插入眼底;并以适当的冲击力冲击锚杆尾,至楔块全部楔入楔缝为止。有时为了防止杆尾受冲击发生变形,可以采用套筒保护。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②要求加预应力时可采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来拧紧螺母,以控制锚固力。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钢质涨壳头钢质涨壳中空注浆锚杆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施工准备布孔钻孔清孔插入杆体安止浆塞加垫板、拧紧螺帽、固定杆体浆液配置注浆钢质涨壳中空注浆锚杆(1)钻孔

(2)在吹净钻孔后,将锚杆插入孔道,钻杆尾部用钎尾与凿岩机连接,开动凿岩机,通过其冲转力使涨壳锚固头在孔道底部充分涨开。

(3)卸去凿岩机和钎尾,安装止浆塞、托板、螺帽及注浆管。按预定的预应力锁定螺母。

(4)注浆:预应力完成后及时注浆。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1-导向帽;2-六棱锚塞;3-外夹片;4-挡圈;5-顶簧;6-套管;7-排气管;8-粘结砂浆;9-现浇混凝土支墩;10-垫板;11-锚环;12-锚塞;13-锥筒;14-顶簧套筒;15-托圈123456789101112131415内锚固(头)段张拉段外锚固(头)段胀壳式内锚头预应力锚索(1)构造组成胀壳式预应力锚索主要由机械胀壳式内锚头、锚索(钢绞线)外锚头以及灌注的粘结材料等组成。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性能特点常用在中等以上的围岩中。特点:施工工序紧密简单,安装迅速方便,是能立即起作用的大型预应力锚杆。内锚头采用机械加工,比较复杂,价格较高,在软弱围岩中不能使用。适用:可以在较小的施工现场中作业,常用于高边坡、大坝以及大型地下洞室的支护、抢修加固。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施工要点①加工应符合设计质量要求,在运输、存放及安装过程中不能有损伤、变形。②钻孔一般采用冲击式潜孔钻,也可以选用各种旋转式地质钻。钻后应予以清洗,并作好孔口支墩。③锚索安装要平直不紊乱,同时安装排气管。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④锚索推送就位后,即可进行张拉。⑤预应力无明显衰减时,才最后锁定,且48h内再检查。⑥注浆应饱满,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外锚头覆盖。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2、锚杆的布置分为局部布置和系统布置。局部布置它主要用在裂隙围岩。重点加固不稳定块体,隧道拱顶受拉破坏区为重点加固区域。布置原则:拱腰以上部位锚杆方向应有利于锚杆的受拉;拱腰以下及边墙部位锚杆宜逆向不稳定岩块滑动方向。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锚杆的间距为式中:D——锚杆间距,m;d——锚杆直径,m;Ra——锚杆钢筋的设计强度,Pa;K——安全系数,可取K=1.5~2.0;P——危石或不稳定块体的重力,N,当侧墙存在不稳定块体时,P值为下滑力减去抗滑力;A——危石或不稳定块体出露面积,m2。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锚杆深入稳定岩体的深度为式中,Lm——锚入稳定岩体的深度(其值不宜小于杆体直径的30~40倍),m;τ——砂浆的粘结强度,N/m2;Ra、d与前式相同。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系统布置在破碎和软弱围岩中,一般采用系统布置的锚杆,对围岩起到整个加固作用。对于局部很破碎、软弱围岩部位或可能出现过大变形的部位,应加设长锚杆。系统布置的原则:(1)在隧道横断面上,锚杆宜垂直隧道周边轮廓布置,对水平成层岩层,应尽可能与层面垂直布置,或使其与层面呈斜交布置。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锚杆间距不宜大于锚杆长度的1/2,在Ⅳ、Ⅴ级围岩中,锚杆间距宜为0.5~1.2m,但当锚杆长度超过2.5m时,若仍按间距不大于1/2锚杆长度的规定,否则锚杆间的岩块可能因咬合和连锁不良而导致掉块坠落,为此,其间距不宜大于1.25m。(2)在岩面上锚杆宜成菱形排列,纵、横间距为0.6~1.5m,其密度约为0.6~3.6根/m2;第七章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3、锚杆的长度首先确定锚杆长度,然后确定间排距两倍锚杆间距;岩体断裂面平均间距所确定的临界潜在不稳定岩块宽度的3倍;隧道跨度之半(跨度小于6m)。虎克和布朗、美国工程师协会及美国矿山局等提出用于检验锚杆长度的一般经验准则,锚杆最小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