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PICC尖端异位颈内静脉处理和预防
随着极低出生体重儿及高危新生儿数量的增加,血管通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新生儿提供安全适宜的血管通路有利于液体、电解质和营养的最优化管理,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照护者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1973年,Shaw描述了将硅胶导管置入新生儿中心静脉的新方法。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帮助许多新生儿构建了生命线。
PICC现已广泛应用于NICU.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导管相关并发症,其中导管尖端异位最常见。新生儿经头部或上肢静脉置入PICC时,导管尖端须在上腔静脉内,即第4~6胸椎水平,经下肢静脉置管时,导管尖端须在下腔静脉内,即第9~11胸椎水平。若导管尖端不在此范围内即称为异位。异位可分为原发性异位(在置管过程中发生)和继发性异位(在留置过程中发生)2种类型。其中,原发性异位通常在置管时或置管后定位时发现,并可以调整,但继发性异位往往较难发现,可导致患儿发生心律不齐、胸腔积液、心脏压塞等严重后果。国内研究报告,新生儿经上肢静脉置人PICC时继发性异位发生率为24.4%,经下肢静脉置人时为11.6%,严重影响置管效果。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纠正新生儿PICC异位成为新生儿科关注的重点。
案例描述
患儿女,17分钟,因“孕28+2周早产,出生体重1015g,呼吸困难10分钟”诊断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极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出现面色口周发绀,呼吸困难,Apgar评分1分钟评分为6分,患儿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阳性,遂给予气管插管,T-Piece辅助通气,在转运暖箱下由产房转入我科,入科后给予呼吸机SIMV辅助呼吸、抗感染、促肺成熟、等对症支持治疗。胸片支持治疗,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
●入院第一天给予脐静脉置管,第六天PICC专科小组充分评估后给予右上肢贵要静脉PICC顺利置管,胸片示PICC尖端位于T6水平,予以拔除脐静脉导管。???
●入院第14天,患儿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下,床边常规胸片,结果示尖端移动至颈内静脉。
案例分析和讨论
PICC尖端异位颈内静脉发生继发性异位原因分析:
1.上腔静脉长度及活动度:
新生儿上腔静脉长度为(1.4—2.3)cm,平均(1.8±0.3)cm。当上肢从内收到外展90度时大多数导管尖端平均向上移动21mm,且右侧置管较左侧移动度更大,只有少数向下移动,如果固定不当、过度活动肩关节和转动颈部、严重呕吐活动频繁等导管尖端位置过浅会移动到同侧的颈内静脉。
●2.与机械通气有关:???
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情况下,残余气体容易进入消化道引起腹胀,导致膈肌上抬,胸腔压力增大,上腔静脉压力也随之增大,迫使导管向上漂移至颈内静脉。
●3.与PICC导管位置有关:
INS推荐,PICC尖端最佳位置应是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若导管位置偏浅,患儿在体位改变、上肢或颈部活动时容易漂移异位。
导管继发性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无创处理
●1.若PICC尖端未至患儿下颌角,协助患儿取坐位,使患儿头部保持中立,将患儿置管侧手臂肘部伸直,帮助患儿手臂进行外展、内收被动活动60s,期间配合等渗盐水快速脉冲式冲管,将患儿头部转向置管侧,用10ml注射器抽取等渗盐水行快速脉冲式冲管,利用冲管时冲力作用及导管在血管漂浮力使导管尖端向较低点(上腔静脉)慢慢移动,同时自上而下轻叩患儿颈背部,利用震动原理重新将导管送至所需位置。
●2.若PICC尖端至下颌角,协助患儿取仰卧位,慢慢退出导管至下颌角位置,再协助患儿取坐位,根据PICC尖端未至下颌角的复位方法进行操作。
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预防和处理
(一)、置管前评估
1.全面评估新生儿病情,排除胸部、纵隔占位,了解其有无手术史等,评估新生儿颈部、肢体活动情况及静脉解剖走向、有无畸形(证据等级3e);???
2.评估有无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的危险因素:体位改变、机械通气、肥胖、血管及解剖畸形、胸腔内压力变化(可由咳嗽、呕吐、气胸等引起)、腹内压增加等(证据等级1b);
3.评估并监测新生儿的胎龄、体重、身长,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与导管尖端位置的关系(证据等级1b)。
(二)、导管选择
1.推荐选用硅胶材质的导管,预防因导管尖端继发性异位造成的心包积液(证据等级3b);
2.推荐在满足治疗需要的前提下选择小管径的单腔导管,以保护血管、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证据等级3b)。
(三)、置管部位
1.可选择的置管位置有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腋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大隐静脉、腘静脉(证据等级3b);
2.当新生儿腹部有疾患时,避免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