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连续梁桥的设计与计算.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令折算系数01换算弹性模量02徐变应力增量03近似拟合松弛系数变形计算公式微分变形计算公式02dt时段内的微变形01应力应变微分关系结构因混凝土徐变引起的次内力计算1计算变形时次内力为未知数,必须通过变形协调条件计算计算有两种思路:微分平衡、积分平衡21、微分平衡法(Dinshinger法)微分平衡方程赘余力方向上微分平衡方程徐变稳定力简支变连续按老化理论解微分方程得:徐变稳定力其它施工方法按老化理论解微分方程得:一次落架施工解微分方程得:01一次落架施工连续梁徐变次内力为零02各跨龄期不同时按老化理论以梁段②的时间为基准t,则梁段①加载时间历程为t=t+?1令030102解得:解得:01多跨连续梁02预应力等效荷载徐变次内力由于徐变损失,预加力随着时间变化,引用平均有效系数C01C=Pe/Pp02Pe??徐变损失后预应力钢筋的平均拉力;03Pp??徐变损失前预应力钢筋的平均拉力042、换算弹性模量法(Trost-Bazant法)平衡方程赘余力方向上一次落架时各跨龄期不同时多跨连续梁假设混凝土收缩规律与徐变相同01收缩终极值02收缩变化规律五、结构因混凝土收缩引起的次内力计算2、微分平衡法(Dinshinger法)收缩应变增量位移微分平衡方程位移微分公式收缩产生的弹性应变增量收缩产生的应力状态的徐变增量,初始应力为03、换算弹性模量法收缩应变收缩产生的弹性次内力收缩产生的徐变次内力收缩产生的弹性变形与徐变变形位移公式位移平衡方程:01沉降速度系数02沉降规律假定沉降规律与徐变相同沉降终极值六基础沉降引起的次内力计算沉降徐变增量变形沉降弹性增量变形后期沉降自身变形变形计算公式变形过程瞬时沉降?长期沉降(沉降+徐变)力法方程瞬时沉降弹性及徐变变形墩台基础沉降规律与徐变变化规律相似时墩台基础沉降瞬时完成时徐变使墩台基础沉降的次内力减小连续梁内力调整措施最好的办法是在成桥后压重通过支承反力的调整将被徐变释放一、用力法解预加力次力矩直线配筋压力线位置力法方程变位系数赘余力总预矩曲线配筋梁端无偏心矩时梁端有偏心矩时局部配筋局部直线配筋局部曲线配筋变截面梁曲线配筋01线性转换02只要保持束筋在超静定梁中的两端位置不变,保持束筋在跨内的形状不变,而只改变束筋在中间支点上的偏心距,则梁内的混凝土压力线不变,总预矩不变二、线性转换与吻合束改变e在支点B所增加(或减少)的初预矩值,与预加力次力矩的变化值相等,而且两者图形都是线性分布,因此正好抵消AB调整预应力束筋在中间支点的位置,使预应力筋重心线线性转换至压力线位置上,预加力的总预矩不变,而次力矩为零。次力矩为零时的配束称吻合索吻合索多跨连续梁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结论:按外荷载弯矩图形状布置预应力束及为吻合束吻合束有任意多条三、等效荷载法求解总预矩把预应力束筋和混凝土视为相互独立的脱离体,预加力对混凝土的作用可以用等效荷载代替在梁端部轴向力竖向力力矩在梁内部初预矩图为曲线时产生均布荷载初预矩图成折线时产生集中力将等效荷载作用在基本结构上可得初预矩将等效荷载直接作用在连续梁上可得总预矩如果等效荷载直接作用在连续梁上支反力等于0,此时为吻合束只有改变预应力束曲率半径或梁端高度才能改变总预矩初预矩与总预矩1收缩、徐变与材料、配合比、温度、湿度、截面形式、护条件、混凝土龄期有关32徐变——与荷载有关收缩——与荷载无关徐变、收缩理论五徐变、收缩次内力计算混凝土变形过程收缩弹性变形回复弹性变形滞后弹性变形屈服应变徐变将导致截面上应力重分布。4对于超静定结构,混凝土徐变将导致结构内力重分布,即引起结构的徐变次内力。5结构在受压区的徐变和收缩会增大挠度;1徐变会增大偏压柱的弯曲,由此增大初始偏心,降低其承载能力;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徐变和收缩会导致预应力的损失;3混凝土收缩会使较厚构件的表面开裂62、收缩徐变的影响3、线性徐变当混凝土棱柱体在持续应力不大与0.5Ra时,徐变变形与初始弹性变形成线性比例关系徐变系数——徐变与弹性应变之比建立一个公式,参数通过查表计算,各国参数取法不相同,常用公式有:CEB—FIP1970年公式联邦德国规范1979年公式国际预应力协会(FIP)1978年公式——我国采用的公式0102实验拟合曲线法二、徐变、收缩量计算表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