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学术源流与研究.pptVIP

  1. 1、本文档共1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术源流与研究

(金匮要略部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金匮要略教研室黄仰模黄仰模简介黄仰模教授(1946-),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医师协会甲状腺专业医师分会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匮教研室主任、综合科主任。从事教学、临床48年,擅治内科杂病、内分泌病、风湿病等;主持各级科研与教学课题多项,获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多项;获省教学二等奖、校科研二等奖、新南方教学优秀教师奖、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和师德标兵等称号。发表70余篇教研、学术论文;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等教材、专著27本。《金匮要略》的沿革

第一节《金匮要略》的沿革《素问》中有《金匮真言论篇》篇名。《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说:“著之玉版,藏之金匮。”匮与櫃通,金匮者,金属为櫃之意。《金匮要略》的名称,是表示其内容极珍贵,应加以慎重保存而又简明扼要的文献。《汉书?高帝纪》载:“与功臣剖符作书,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金匮要略》的沿革“要略”二字含有扼要简明的意思。据《金匮要略方论?序》中说:“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蠹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可知本书重编所据已非杂病论全貌,而是其蠹简节略本。“方论”二字,则直接指明其属性为临床医书。本书从原著到重编刊出,大致可分为成书、散佚、整理刊行三个阶段。《金匮要略》的沿革一、成书公元210年左右,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其中十卷论伤寒,六卷论杂病,其“杂病”部分即今之《金匮要略》。张仲景能完成这一巨著的原因:一是当时南阳郡连年疾病流行,仲景治病积累了大量正反面经验,是仲景著作的实践基础。《金匮要略》的沿革二是当时我国医学基础理论已趋成熟,《内经》、《难经》广为流传,《汉书·艺文志》中载有经方十一家,为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供了理论条件。三是仲景博通群经,曾举孝廉,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且“宿尚方术”,其“识用过其师”,时人称为“上手”,反对巫祝及始终顺旧,富于创新精神。所以仲景能够完成这一宏篇巨著。《金匮要略》的沿革二、散佚这一阶段包括成书后至公元1057年约800余年之久。《伤寒杂病论》成书不久,正值战乱频繁,而南阳郡正值战乱中心之域,因为战乱而散失。约在公元270年,西晋·王叔和加以搜集编次,分伤寒、杂病为二,此后又因战乱而散失,后人仅看到经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而杂病未见其书,《金匮要略》的沿革其中资料只能从其它医书中所引用的看到一些。这些医书是王叔和的《脉经》、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直至1057年北宋王洙于馆阁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的沿革三、整理宋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走向融合,创造出改造后的儒学——即理学的新时期,由于理学盛行而文化随之繁荣,加之刻版印刷术已发明应用,给古籍整理出版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元1057年宋臣韩琦上表要求校正古医书,得到朝廷支持,在编修院内设立了校正医书局,《金匮要略》的沿革由掌禹锡、林亿、高保衡、孙奇等负责校正编篡。北宋仁宗时,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蠹简中发现了《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方药及妇科。后经林亿等校订,以伤寒文多节略,且已有王叔和编次的单行本,故将上卷删去,只保留中、下二卷的内容,《金匮要略》的沿革并采集散在各家之方,附于某些篇末,凡二十五篇。书名则去掉玉函二字,改为《金匮要略方论》。此书一经发现,即“录而传之士流”,为临床所应用,其反映正如林亿所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但由于该书是节略本,其文“或有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金匮要略》的沿革这就不免有“救疾治病其有未备”的缺憾。当时北宋王朝便召集林亿、孙奇等对此节略本进行校订,命名为《金匮要略方论》,即后世简称的《金匮要略》。至明代赵开美据元代仿宋刻本《新编金匮方论》(邓珍本)校刻,流传至今。?《金匮要略》的版本第二节《金匮要略》的版本?版本是指某一书籍由于多次传抄或印刷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一、《金匮要略》的版本源流北宋仁宗之朝,经林亿等整理校订的《金匮要略方论》初刊本约在1066年(治平三年)完成,但原版早已不存。《金匮要略》的版本南宋时的刊本是一种书帛本。此本虽已早失,但于1810年(日本文化七

文档评论(0)

翰林大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文案个性定制,计划书、方案、策划书专业撰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