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上善若水”:水有“五德”--第1页
“上善若水”:水有“五德”
刘玉凯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个成语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
最高道德境界,可以称为中华美德的最好概括。两句意思是:最美好
的品格,最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以宽广深厚的胸怀,好的品行来
承载万物,包容万物,滋养万物,造福万物。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
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中
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
“几于道”的“几”是“非常接近、达到、合符”的意思,可以理解
成“达到、符合自然法则”。而“几于道”又与前面的“上善”(最
美好的品格)前后呼应。
成语的意思是说,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为
什么呢?水滋养万物、有利于万物却与万物不争高下;自己宁愿身处
于最低矮的位置。人性都是争强好胜,不愿意甘居人下,水总是存在
于人们所不愿居处的低洼地方,但是它洗涤一切,却自己洁身自好,
清澈透明,故达到美好境界。“心善渊”,是说:水深空虚,渊深清
明。《道德经》中还有这样的话:“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这也
是一种善,将自愧有余补充别处的不足。水虽然能够滋润万物,自己
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有如人的自谦性格。“与善仁”是说:万物因
得水而生,与虚不与盈也。“言善信”是说:水内照下的影子,形不
失其情也。“正善治”,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不接受它的洗涤,自清
且平易也。“事善能”,是说:水自己无定形,能方能圆,曲直随形
适应。“动善时”是说:夏开流散,冬天凝冻,适应季节而动,不失
天时。
这真是个美丽的比喻。这个比喻可以推举为汉语词汇对于人类文
明的最美好贡献。它说明了,人最美的道德应该像水一样,不管自己
处于多高的地位,都应该将自己放在最谦卑的思想境遇下,修养自己
“上善若水”:水有“五德”--第1页
“上善若水”:水有“五德”--第2页
的
德性和知识,以达到人格的完满。《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
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
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
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近代经学家陈柱说:“此以喻人之不自私,忘己利物,而不与人
争也。人人皆欲争其所好,而避其所恶,故不留余地,而豪强兼并,
所得者少数人之得,而所失者乃不可胜数也。嗟乎!此帝国主义所以
不容于今之世上也!”(陈柱注释《老子》)。陈柱还说,老子不是
不明白物竞天择的规律。他经常以“不争”的观念教育人,大概出于
他“深知人类之安宁,在于人类之互助。互助之道必基于谦让之德。
凡异种异国之人,固不得视如毒蛇猛兽之必出于争也。”人与人之间,
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是和平共处,互助互利;而不应该是彼此争利
忘义,肆无忌惮。这种说法在当今21世纪更有其重要意义。当今中国
的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与“上善若水”之德十分相近。
圣者的思维总是有些相近。孔子也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三个句段将“智”与“仁”
相对而言,多智者乐爱潇洒之水,仁厚者喜爱高山,多智者好行动,
仁厚者爱沉思。多智者能够获得人生的快乐,而仁厚者却能够长寿永
年。山水、动静、乐寿,并不是互文关系。在央视的节目中,王立群
先生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互文句式”,显然是说错了。
《荀子·宥坐》中也有相似的说法:“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
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