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皖南民居建筑》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皖南民居建筑》
摘要:皖南民居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皖南民居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揭示皖南民居建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现代建筑设计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皖南地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皖南地区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皖南民居建筑作为这一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从皖南民居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皖南民居建筑的历史渊源
1.1皖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
(1)皖南地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黄山山脉之间,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湿润,四季分明。这里山峦起伏,河流纵横,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自古以来,皖南地区就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在地理环境上,皖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格局,为民居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从人文历史角度来看,皖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春秋战国时期,皖南地区属于吴越之地,战国时期属楚。秦统一六国后,设立会稽郡,皖南地区成为郡治所在地。唐宋时期,皖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苏轼等。明清时期,皖南地区更是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涌现出许多文化名人和历史遗迹。
(3)皖南地区的人文历史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这里的民居建筑不仅体现了地域特色,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皖南民居建筑在选址、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民居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对于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2皖南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1)皖南民居建筑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干栏式建筑,随着历史的演进,逐渐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皖南民居建筑开始注重装饰艺术,形成了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特征的典型皖南风格。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达到鼎盛,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建筑技艺和装饰艺术上更加成熟。
(2)皖南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与当地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由于皖南地区多山多水,气候湿润,民居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便于防潮保暖。同时,徽商的兴起也推动了皖南民居建筑的繁荣,大量徽商外出经商积累了财富,回乡后纷纷建造豪华住宅。徽商对家乡建筑的重视,使得皖南民居建筑在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水平。
(3)皖南民居建筑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其中,徽派民居是皖南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其精湛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艺术著称。马头墙、飞檐翘角、斗拱藻井等建筑元素,以及精美的装饰图案,展现了皖南民居建筑的独特魅力。从古代的原始村落到现代的旅游景点,皖南民居建筑不断发展演变,成为我国传统建筑宝库中的瑰宝。
1.3皖南民居建筑的历史分期与特点
(1)皖南民居建筑的历史分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唐代至宋代为萌芽阶段,明清时期为发展成熟阶段,民国时期为转型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为保护与传承阶段。在萌芽阶段,皖南民居建筑以简单的土木结构为主,如西递、宏村的古村落群便见证了这一时期的民居建筑风貌。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进入发展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建筑规模宏大,装饰艺术精湛,如徽州古城、黟县宏村、西递等地的民居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皖南民居建筑的代表。
(2)明清时期的皖南民居建筑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宏大,如宏村和西递的古村落群,占地面积均超过300亩,拥有数百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二是装饰艺术精湛,以木雕、石雕和砖雕为主要装饰手段,如徽州古城的许氏宗祠,其木雕工艺之精湛,堪称一绝;三是建筑布局合理,注重空间利用,如黟县宏村的民居建筑,既有独立的小院落,又有连为一体的公共空间,既保证了居住的私密性,又方便了邻里交往。据统计,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的密度达到每平方米约2.5座。
(3)民国时期,皖南民居建筑开始面临转型,受到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部分民居建筑开始采用西方建筑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皖南民居建筑得到了更多的保护与传承。这一时期,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