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指导;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离不开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三个方面,而构成这三个方面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议论文出彩与否虽说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但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作者的议论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因此,写好议论文的主体段至关重要。;;;一个规范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规范段五要素中谁最重要?如何写好分析句?规范段有多少变式?;【方法二】行为本质评价法。??
以下是“感激”的事例,如何评价?
???有一年,一位曾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医生到台湾一个极其偏僻的小城行医,他治好了一个穷苦山里人的病,没有向他收一分钱。那位山里人回到家,砍了一捆柴,步行了整整三天,把这捆柴送到了医生的面前。这位山里人不知道,现代生活几乎已经没有了烧柴这个项目。从这一点来说,他的礼物、他的辛苦成了白费。可事实却不这样,每当那位医生说起这件事时,他总是动情地说:“在我的行医生涯中,从没收过这么贵重的礼物”
???一捆柴,只是荒山中一些枯死的树枝,然而因为感激,干柴变成了无价,只要有感激就足够了。你可以没有贵重的礼物,没有华丽的词藻,甚至可以没有感激的片言只语,只要有感激的至诚,就足以让人珍藏一生。
???我国明代的谈迁用27年的时间编成了500万字的《国榷》初稿,而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着这巨大的不幸,埋头书案又干10年,再次写成《国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经过三年的修改、补充,才最后定稿。假如谈迁在遭受初稿被盗的挫折之后一蹶不振,假如谈迁在写第二稿的十年中稍有懈怠,假如在之后对《国榷》进行补充修改的三年中漫不经心,怎会有十三年后的成功?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国榷》呕心沥血、九死不悔,是挫折考验了他,是挫折成就了他。(变式:材料+分析+结论)
;练习:以下是“选择”事例,做假设分析;【方法四】多例先异后同比较法——透过不同挖掘相同点
练习:给下面两个事例进行比较分析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十年。十年中,他不懈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十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法国著名数学家菲尔马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勤奋”到当议员方面去了。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在这方面“勤奋”的时间并不算多,他却在数论、解析几何、概率论、光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菲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一位数学家能够证明。为什么菲尔马在政坛上勤奋一生,努力不止,却未成为威名远扬的政治家,甚至连小有名气的政客也算不上,而在数学方面却成就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政治天赋和特长,这些弱点使他虽然生活在议会厅里,却未能在政治上干出一番大事业。相反,他在数学上有非凡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在数学研究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些优势使他虽然在数学上“勤奋”的时间并不多,却做出了重大贡献。(变式:材料+分析+结论)
;【方法五】矛盾事例之设问分析法
练习:对以下事例进行设问分析
???艾萨克·牛顿,1642年出生,他活了85岁,他的成就很多:通过对万有引力的研究,创立了科学天文学;通过对光的分解的研究,创立了科学光学,借助二项式定理和无穷级数理论,丰富了高等数学;借助对力的本性的认识,确立了科学力学。可他这些成功,是在青壮年时期取得的。他在后半生干了什么呢?《数学原理》未竟,他就跻身政界,托亲求友,于1696年谋得铸币大臣之职,让真正的艾萨克·牛顿一闪即逝。
???为什么艾萨克·牛顿34岁以前成就斐然,而之后却一无所获呢?原因在于他改变了自己。丢掉了自己的优势而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政务。虽然他年轻的时候写过“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视它如同脚下的尘土”,可他并没有从一而终。可见,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而盲目地追随别人改变自己,就不会有所成就。(变式:材料+分析+结论)
;;练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