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神分析心理学.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精神分析心理学引言:背景与特征:当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时,它首先是一门关于“意识经验”的科学。强调无意识心理的心理学并不是来自学院或实验心理学,而是来自临床实践。建立无意识心理学的人们并不关心实验设计或科学的哲学,也不想去证实联想主义者的宣言。他们所关心的是理解心理疾病的病因。他们强调作为心理疾病的病因的潜意识过程(心理疾病的心理学原因),因而他们既脱离了医学圈,也游离于学院心理学之外。01第1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02精神分析的先驱:03莱布尼茨的“单子论”。04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统觉团、压抑)。05叔本华的“升华”、“压抑”和“阻抗”概念。06尼采关于非理性与理性之间的永恒冲突。07费希纳关于心理的“冰山隐喻”。08布伦塔诺的意向性概念。09哈特曼的“无意识哲学》(1869)生平与著作:SigmundFreud(1856_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而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生平与著作可划分为5个阶段:科学准备时期(1873—1886):布吕克的影响。1885年春师从沙可。1886年私人开业行医并结婚。揭示神经症的时期(1886—1895)《癔症研究》、《科学心理学设计》(1895)“自我分析”时期(1895—1899):011895年7月23—24日“梦的标本”;1899年9月完成《释梦》。其奠基性发现:恋母情结、婴儿性欲,以及如何解释梦、自由联想、移情和阻抗等。02“本我心理学”时期(1900—1914):03《释梦》(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1905)、《性学三论》(1905)、《图腾与禁忌》(1913)。04“自我心理学”时期(1915—1939)《超越快乐原则》(1920)、《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与本我》(1923)、《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文明及其缺撼》(1930)、《摩西与一神教》(1939)。“心理动力学”的方法:精神本性的奥秘——“精神能量”:弗洛伊德方法:动力学概念指“力”或“能量”的相互作用概念。1234501以当时物理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作为思考人的精神活动的模式。02人格的动力状态:03人格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能量系统,而人格的动力状态就是由精神能量在整个人格三大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中的不同分布和转移所决定的。04“心理地形学”的方法:05这种方法“试图把精神装置看成是由许多可以用空间概念来表示相互关系的机制或系统组成的,它与大脑的构造毫无关系。”望远镜的“影象”——精神定位:要尽力避免以任何解剖学方式决定精神定位的企图。心理空间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心理经济学”的方法:“经济的”意即“定量的”。恒定原则:“精神装置竭力要使它自身存在的兴奋量尽可能保持在最低水平上,或者至少使这种兴奋量保持不变。”01020304定量的精神过程:早期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论:05意识总的说来是处于非常变动不居的状态。“力比多”在量上是固定的、守恒的,性的能量(或爱欲能量)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意识(conscious):“我们把这个出现在我们的知觉中并为我们所意识到的概念称为‘意识’,而这也是‘意识’一词的唯一意思。”06前意识(preconscious):“从具有变成‘意识’的能力这一角度考虑,我们可以称这一系统为‘前意识’。”“前意识系统像介于潜意识系统和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筛子。”潜意识(unconscious):“潜意识一词以前只是在纯描述性意义上使用的,现在则蕴含着更多的东西。它所指的不仅是一般的潜伏观念。而且特别指的是那些有一定动力性质的观念,即那些尽管十分强烈和活跃便却与意识格格不入的观念。”与本能有关的集合能量被称为“力比多”(libido)。是人格的驱动力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所有的本能(饥、渴、性);二是后天被压抑的经验(特别是创伤性的性经验)。后期关于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论:本我(Id,音译“伊底”,系idioplasma的缩写):完全是潜意识的,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ego):C本我的活动是独立于个人的经验的,为整个人格提供了基础,因此为“原发过程”(primaryprocess)。B自我的特征:D本我只有两种满足需要的手段:一是反射行为;二是想像出某种对象的意象来满足目前的需要。A自我既能意识到本我的需要,又能

文档评论(0)

wangwumei19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