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和”理念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和”的理念,“中”“和”多强调平衡,常带来和谐,但对“中”“和”的解读不同,也有人认为在某些领域“中”“和”的理念也会抑制创新与进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参考立意】
①“中”“和”理念包含的智慧;
②“中”“和”理念也有弊端;
③“中”“和”理念有利也有弊。
【解析】
作文题由材料、提示语、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涉及本试卷现代文阅读“中”“和”的理念,指向非常明确,即对“中”“和”的不同的解读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第一种解读,“中”“和”是中和之用,是一种大智慧,强调平衡与度,避免过与不及,万事万物在一个平衡点上可以促进和谐,达到良好的效果,如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的自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第二种解读,过度强调中和或强行追求平衡与和谐会抑制新的想法与尝试,限制创造与探索,如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等。“中”“和”也常被误认为“和稀泥”“不上进”以致无思想、无是非、无坚持等等,抑制创新与进步。提示语中的“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则要求考生在“联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考生据此立意即可。
阅读材料
“中和”理念的历史底蕴与时代阐释
2024-11-1920:46?来源:《国家治理》2024年第21期?作者:辛鸣
摘要:“中和”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反映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精神标识。以“中和”理念为核心形成的和而不同的“中和”哲学观塑造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秉持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的“中和”国家观是建构历史中国理想社会秩序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支持,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中和”天下观为建设更加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让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关键词:“中和”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观国家观天下观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作为建筑群所体现的人类城市规划建筑文明价值的认可,更是向作为中国理想都城秩序所体现的“中和”理念的致敬。“中和”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塑造着历史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文明进步也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中和”哲学观:塑造中国人独特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1]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和”理念就是反映中华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精神标识之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把两个字合在一起又会成为一个新的概念,既包含了原先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又在其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中和”就是由“中”与“和”组成的复合概念。
就词源来说,“中”是旗帜的象形词,本原含义是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天空正中,旗帜和旗杆投影于地面正中,由此引申出中央、正中之意。《逸周书·作雒解》记载西周建立后,周公寻找天下之“中”来建都,最终选择了洛邑为都城。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宅兹中国”说的也是建都洛邑之事,这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到后来,春秋战国时期《荀子》讲“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管子》讲“天子择中而处”,汉代贾谊《新书·属远》讲“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讲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历代王朝所选的都城要位于天下之中,“尚中”也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引申到社会政治生活层面,主张养中庸之德,践行中庸之道,指在处理政事时公正公平、恰如其分,不要走极端。《论语·尧曰》中记载尧对舜讲的一段话:“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后为大家熟知的《尚书·大禹漠》中“允执厥中”正是由“允执其中”而来,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为“所谓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把“尚中”价值观进一步光大并且理论化。
“和”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相应也,从口,禾声”,指人口所发声音的应和,引申扩展为五味与五音的调和。《国语·郑语》记载的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及“以他平他谓之和”的思想,《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晏婴通过烹制食物和弹奏音乐说明“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的道理,是我国春秋时期论述“和”思想的代表,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就是尊重多样性的存在,“和”的前提是“不同”,首先要承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市普陀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独立思考,不可人云亦云.docx
- 2025届苏北四市高三语文期末作文导写及优作点评:在干的时候也可以修正方向。.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无篇目式”+“篇目对照式”默写背诵过关检测(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安万:用一张“花脸”唱响大秦腔.docx
-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知识清单.docx
- 2025年南京市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陡坡和弯道”导写及范文点评.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学习《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尼采2》体会:回归生命的强力.docx
- 2025年中考作文备考:关于新年的高分范文三篇.docx
-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最近下载
- (新版)高级卷烟包装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下(简答题库).docx
- 日用品采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docx
- 中建图纸会审与设计变更、技术签证(2024年).pdf
- 2024年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版)高级卷烟包装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中(填空题库).docx
- (新版)高级卷烟包装工技能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判断题库).docx
- 3D打印足部固定器产品技术标准2022.pdf
- 农贸综合市场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学校校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docx VIP
- 人教版六年级 数学 下册第3单元圆柱和圆锥【全单元】PPT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