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预算软件应用(柱钢筋的计算).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顶层柱纵筋计算顶层中柱纵筋的长度=顶层高度-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锚固长度LaE中柱(2,B位置)情况C:直锚长度≥LaE5.顶层柱纵筋计算边柱5.顶层柱纵筋计算边柱情况A:顶层梁宽柱宽,且没现浇板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5.顶层柱纵筋计算边柱情况A:顶层梁宽柱宽,且没现浇板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8d)3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与弯折平行的柱宽-2*保护层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12d)5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锚固长度LaE)5.顶层柱纵筋计算B:顶板现浇,≥C20,板厚≥80mm边柱情况5.顶层柱纵筋计算边柱情况B:顶板现浇,≥C20,板厚≥80mm1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12d)5.顶层柱纵筋计算分两批锚入梁内:50%的锚固长度为1.5LaE;50%的锚固长度为1.5LaE+20dC: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边柱情况5.顶层柱纵筋计算边柱情况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C:柱外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1.2%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1号纵筋长度(外侧根数一半)=(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1.5LaE+20d)4号纵筋长度=(顶层层高)-(顶层非连接区长度)-(梁高)+(梁高-保护层)+(12d)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5.顶层柱纵筋计算角柱计算方法和边柱一样,外侧纵筋总根数为两个外侧根数之和计算。6.变截面纵筋计算c/hb≤1/66.变截面纵筋计算c/hb≤1/66.变截面纵筋计算c/hb1/66.变截面纵筋计算c/hb1/67.柱箍筋的算法03G101-1P46柱箍筋的种类(2)箍筋长度计算03G101-1P351号筋长度=(b+h)×2-保护层×8+8d+1.9d×2+max(10d,75mm)*29d的来源GB50204-2002弯钩计算箍筋弯钩计算(2)箍筋长度计算2号筋长度=[(b-保护层*2-D)/6*2+D]*2+(h-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D为纵向钢筋直径(2)箍筋长度计算3号筋长度=[(h-保护层*2-D)/6*2+D]*2+(b-保护层*2)*2+8d+1.9d*2+max(10d,75mm)*2--D为纵向钢筋直径(2)箍筋长度计算4号筋长度2=(h-保护层*2+4d)+1.9d*2+max(10d,75mm)*2(勾住主筋和箍筋)4号筋长度1=(h-保护层*2+2d)+1.9d*2+max(10d,75mm)*2(勾住主筋)(3)箍筋根数计算基础层1层(3)箍筋根数计算注:当柱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应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均按≤5d(d为搭接钢筋较小直径)及≤100的间距加密箍筋03G101-1P46首层以上箍筋根数03G101-1P46圆形柱03G101-1P40计算方法与矩形柱相同,只是将柱大边hc换成直径D而已机械连接或焊接时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搭接长度为01柱钢筋计算实例学习目标;通过案例学会用手工计算柱钢筋;通过案例学会用软件计算钢筋。案例图介绍案例图介绍案例图介绍软件处理原理PART1钢筋级别代码软件中如何确定钢筋的级别呢?软件处理流程利用GGJ9.0软件计算KZ11.“平法”基本原理平法的表示形式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1、“平法”基本原理2、“平法”的发展历程1996年由陈青来、刘其祥主编的《砼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96G101,在全国推广;2000年7月17日,对96G101进行了修订的00G101正式执行;国家颁布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2003以来根据新规范,出版了一系列的平法图集相关规范和图集3、“平法”的特点视全部设计过程与施工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