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伤寒论》六经辨治“烦躁”的理论探讨--第1页
《伤寒论》六经辨治“烦躁”的理论探讨
戴维;邹旭峰;王艳;郁保生
【摘要】“烦躁”是《伤寒论》中常见的症状,《伤寒论》所述“烦躁”一症按太
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进行分类,对不能归属六经的“烦躁”,则
按六经变证归类.在证治上,六经的“烦躁”往往兼有本证的特点,而六经变证的“烦
躁”则需分清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在预后和转归上,若正盛邪退之“烦躁”是正
能胜邪之佳兆;若邪盛正衰而见“烦躁”则预示着危重证.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4)011
【总页数】4页(P28-31)
【关键词】《伤寒论》;烦躁;六经辨证
【作者】戴维;邹旭峰;王艳;郁保生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2
“烦躁”一症首见于《黄帝内经·至真要大论》“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在其
他篇章中亦有相关的描述,如“夫心胀者,烦心短气”、“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指出了因热、胀、痹、火均可导致“烦躁”的产生。
“烦躁”亦是《伤寒论》十分常见的症状,历代医家及学者对其多有阐述,或从病
《伤寒论》六经辨治“烦躁”的理论探讨--第1页
《伤寒论》六经辨治“烦躁”的理论探讨--第2页
理上阐述,或从用词上辨析,或从病机上归纳,但均不能充分体现《伤寒论》动态
辨证[1]论治疾病的特色,须知疾病尤其外感疾病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
如从太阳病到厥阴病六经方式的传变,是一个由表入里,由阳转阴的动态变化过程,
“烦躁”作为六经病皆见的症状,因此通过六经进行归纳,既是对“烦躁”在六经
病症的证治的动态把握,亦是加深对伤寒六经辨证的认识。本文试从六经辨证的角
度对“烦躁”的证治进行分类,并对烦躁的预后与转归予以归纳。
1.1六经之“烦躁”
1.1.1太阳之“烦躁”病入太阳,外邪郁闭,阳郁不宣,或水气停聚,阻遏阳气均
可致阳气内郁扰及心神而出现“烦躁”。临床多以“烦”为主,多表现为心神的不
宁,并在烦躁的同时往往兼有表证或水气内停的表现。
如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出现“反烦不解者”(原文第24条)乃邪重而药轻,邪郁
不解而致烦。清·魏荔彤云:“恐误认为已传之烦躁,故标出以示人,言不解,则
太阳之证俱在,但添一烦,知其非传里之烦,而仍为表未解之烦也。”[2]或服麻
黄汤出现“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原文第46条)乃服药后,正气得药力
之助,正邪剧争的表现,亦可称“暝眩”。《尚书·说命上》“若药弗暝眩,厥疾
而瘳”以此预示疾病得汗必解,甚则出现鼻衄,病虽有轻重之别,但仍属“阳气重
故也”。又或如大青龙汤之“不汗出而烦躁”乃肌腠郁闭较甚,而里有郁热缘故,
故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重麻黄治其表闭,更加石膏清其郁热。郁热去则烦自解。
总而言之,在太阳病阶段,常常由于邪气郁滞,或郁于里,或郁于表,邪热无去路
而致烦[3]。
若病在太阳,本应发汗解表,反以冷水口巽之、灌之,使得邪热郁内与水相结,
“其热被劫不得去”,造成“弥更益烦”(原文第141条),而成水热互结证。
清·黄元御云:“病在阳分,应当以汗解之,使里水化汗,病可立愈。乃反以冷水
口巽之灌之,皮肤得冷,汗孔皆阖,表热被冷水却逐,而不得外去,弥更益其烦
《伤寒论》六经辨治“烦躁”的理论探讨--第2页
《伤寒论》六经辨治“烦躁”的理论探讨--第3页
躁。”[4]治以文蛤散清热行水,烦随水热而解。又如原文第74条:“中风发热,
六七日不解而烦,……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证属蓄水兼表,气化不利,津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昆虫记·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题).pdf
- 《快乐的黑天鹅》(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pdf
- 《工会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真题版) .pdf
- 《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A卷答案 .pdf
- 《人工智能的应用》教案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pdf
- 《AutoCAD建筑制图实用教程》期末试卷二答案 .pdf
- 《2024年一种3自由度自动钻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优化设计》范文.pdf
- “柴芩”注射液的研制及其初步药效学研究的开题报告.pdf
-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研究论文 .pdf
- “中国制造2025”与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施.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