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及范文分析.docx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及范文分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引议联结”结构模式及范文分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题目来自网络)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在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注意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重讲礼节,但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礼节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礼不可丢

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有礼是中华文明之基,亦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今天有人试图以各种理由去否定或质疑我们的文明礼节。对此,我认为,礼节绝对丢不得,尤其对个人来说。(简述材料引出论点)

礼,可以助我们适应环境。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乃个人为人处事的前提。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你融入的最好办法就是礼。因为礼是我们民族也是世界各个民族间共同的语言:每种语言中都有“你好”“再见”“谢谢”,而握手在国际上普遍被视为友好。在没有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礼仪便是教养的体现,也是双方交流的润滑剂,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迅速建立好感,进入交往的正轨。所以说,礼可以帮我们适应新环境,实在不可丢。(议一)

礼,可以助我们自我保护。适应一个新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当心其中潜藏的风险,例如口角、矛盾。此时心直口快、贪图嘴爽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而借礼一用则可以有效地避免冲突,减少风险,保护自己。如中唐著名诗人张籍,被野心勃勃的节度使李师道盯上,欲拉他进入自己的集团(造反),而先前有不少大臣因直接拒绝或表达厌恶之意而受到李师道的迫害。聪明的张籍写了一首诗歌《节妇吟》回复他,其中“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有礼有情,感动了李师道让他最终放过了张籍。现在有人说:“外在讲礼,内不认同,这很虚假。”其实,出于礼节的“虚假”,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形象的保护,是防止激发矛盾、产生变故的保险栓,这也并非不好。(议二)???

礼,可以助我们了解自己。初中政治讲过,人要了解自己,一靠自评,一靠他评。可他人总是会有所隐瞒,于是循礼便成了评价自己的好方法:在与他人交流之时,礼的规范使我们了解自己是否冲动、粗鲁,何时会冲动、粗鲁;在面对冲突,自我保护之时,礼的运用使我们变得和蔼、冷静,同时了解自己哪里张扬,哪里不好,从而自省,收敛。礼仪如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哪些地方不合社会,哪些地方受社会欢迎,从而了解自身,也学会如何展露自身个性,哪些该藏,哪些该露!(议三)

而,礼助我们适应环境,助我们自我保护,助我们了解自己,等等,其实就是促进我们人格的健全,提高我们的修养,完善个性。由此可见,礼是万万丢不得的。(小结“礼”对个人的意义,回应开头)

当然,礼也要有个限度。礼不应重,以致个性被完全限制;礼不应繁,以致要追究手掌前后的顺序;礼不应谬,如男左女右之类,实在是封建的遗毒。重礼、繁礼、谬礼不仅应丢,还应痛痛快快地丢。不应丢的,是中华传统礼的精神:文明、尊重、和谐。(驳材料中的误解,既结合材料又进行“联”和“深化”,简洁有力,主次得当)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知识充实内在,则礼仪升华外在。礼不可丢,当然礼也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是开放、包容的时代,我们也要了解世界各国的礼仪,与外界文明、友好交流。希望大家以礼为桥,借礼生辉!(结论,强调礼不可丢,又提出希望和建议,“礼也要与时俱进”,“大家以礼为桥,借礼生辉”。很好地完成材料的写作要求)

(1071字)

常见的错误:

1.未审准题意:很明显,本文重点应该是谈论“礼节”的意义价值。但很多学生重点搞错了,重点驳斥材料中三种“误解”。破而不立,重破而轻立,都是不对的。主次颠倒。

2.重点谈论“礼节”的意义价值,但没有驳斥或回应材料中三种“误解”。其实,三种“误解”是材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回应有力,方可突出礼节的正面意义。对材料中的疑问、偏见不回应,是还没有完成写作任务的体现。

3.有破有立,但是在驳斥或回应误解时,只针对一种误解来展开论述,对其他误解视而不见,这也是不对的。???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