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婺源县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及简介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婺源县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及简介
摘要:婺源县作为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旨在对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系统梳理,包括项目名单、简介、历史渊源、传承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以期为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揭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为推动婺源县乃至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婺源县作为江西省上饶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旨在为婺源县乃至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1.1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特点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分布在县域内的各个乡镇。其中,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婺源县的各个乡镇均有分布,如婺源县的北乡、东乡、南乡和西乡等地,这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形成了婺源县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北乡,有以婺源腔为代表的传统戏剧,其唱腔优美,表演细腻;在东乡,则以徽剧为主,融合了徽州文化的精髓;南乡的傩舞和西乡的板凳龙则展现了婺源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此外,婺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体现在传统手工艺、民间文学、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如婺源竹编、徽派雕刻、徽州剪纸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婺源县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婺源县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有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出现,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次,地域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婺源县地处赣东北,与安徽、浙江相邻,受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婺源腔、徽剧等,既有江南水乡的柔美,又有徽州山水的刚毅。再次,民间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了民间智慧,形成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现象。最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过程中,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特点,不仅体现了婺源县的独特文化魅力,也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新的历史时期,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入挖掘和合理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丰富婺源县的旅游文化资源,还可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同时,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与特点也为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
(1)婺源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的婺源文化受到了周边地区,特别是徽州文化的强烈影响。据《婺源县志》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婺源属歙州。宋代,婺源县正式设立,属徽州路。这一时期,婺源的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相继兴起。据统计,宋代婺源戏曲班社有50多家,参与演出的演员达200多人。
(2)明清时期,婺源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婺源的文化与经济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明清时期,婺源的茶叶、丝绸等产业兴盛,使得民间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据统计,明清时期,婺源县有各类民间艺术社团100多个,参与的艺人达数千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徽州木雕、婺源竹编、徽州剪纸等。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不仅丰富了婺源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进入近现代,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社会变革和战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特别是1934年至1935年间,红军长征路过婺源,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期间,婺源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民间艺术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元素。如婺源木雕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抗战题材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了高度重视。1950年,婺源县成立了文化局,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近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