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讲故意犯罪的一般规定故意犯罪是刑法中重要的罪过形式。本讲将深入探讨故意犯罪的内涵、构成要件以及种类。故意概念的内涵主观方面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知要素认知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对犯罪结果的认识,也称之为预见。意志要素意志是指犯罪人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态度,是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态度。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具体是指社会关系中被犯罪行为侵害的对象,如生命、财产、婚姻家庭等。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行为方式、危害结果和犯罪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即犯罪故意,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故意犯罪的种类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结果,但并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而是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条件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无所谓”的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第三讲过失犯罪的一般规定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没有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已经预见该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该结果的犯罪。过失概念的内涵1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没有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无意犯罪过失犯罪是无意犯罪的一种,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并非故意犯罪,而是由于疏忽大意、轻信麻痹,致使犯罪结果的发生。3过失犯罪的构成过失犯罪必须具备行为人主观过失、客观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等构成要件。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观要件过失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结果的认识和态度。过失犯罪人并非故意犯罪,但其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要件过失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人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并造成了危害结果。与故意犯罪不同,过失犯罪的犯罪人并非故意造成危害结果,而是由于过失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犯罪的种类疏忽大意过失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结果没有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疏忽大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结果没有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轻信能够避免,而造成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过失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果造成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而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结果造成危害结果的过失犯罪。第四讲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本讲重点讲解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概念、要件及适用范围,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首先,需明确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本质,明确其目的与适用范围,并结合案例分析两种制度的具体应用。正当防卫的概念与要件合法权利正当防卫的实施主体必须是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被害人。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进行的,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不构成正当防卫。必要限度正当防卫行为必须是必要的,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防止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于防止不法侵害,如果能用其他方法防止,就不应该使用暴力。紧急避险的概念与要件11.概念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措施,造成损害的行为。22.要件存在合法权益受到紧急、现实的危险;为了避险采取的措施是必要的,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造成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两制度的异同及适用共同点两制度都属于免责事由,均为合法行为,可免除刑事责任。不同点正当防卫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犯罪行为,而紧急避险针对的是正在发生的紧急情况。适用正当防卫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例如,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并且手段必须是必要的。适用紧急避险必须是为了避免重大的危险,并且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必要的。第五讲犯罪预备、中止与自首本讲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自首。这三个概念在刑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分别反映了犯罪行为的不同阶段,对区分犯罪的完成程度、确定犯罪的责任和量刑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预备犯的概念与特点预备犯的概念预备犯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与指导.ppt
- 人情往来(礼金)账目表.docx VIP
- 《骆驼祥子》名著考点.doc
- 2025上海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原来,早有伏笔”审题立意及范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VIP
- 《linux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课程标准.docx VIP
- 中学生青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励志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期末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常用急救药品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4年长沙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pdf VIP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详解).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