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去蜀》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去蜀注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
[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13.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请你予以反驳。
【答案】12.C13.二者都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茅》诗结尾诗人愿以生命换取“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接表现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去蜀》尾联正话反说:大臣若能担起国家安危重任,我又何必枉自操心、老泪长流呢?寄忧国忧民之思于激愤言辞之中。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
C.理解赏析不正确,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不相同,本诗中表达了是诗人因年迈衰弱一事无成而悲哀的情感,《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表达了老人愉悦的心情。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知,这里诗人期盼广厦落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宁愿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直接抒发了诗人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
结合“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可知,尾联意为: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诗人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他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诗人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更见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据此可知,《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PPT(1).pptx VIP
- 口腔诊所安全应急预案培训课件.docx VIP
- 国际结算案例(22023).pdf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必威体育精装版).pdf
- 医疗器械ISO134852016一整套手册程序文件表单汇编.pdf VIP
- 节日假期后复工安全条件确认标准.pdf VIP
- 环评报告脱密-东台沿海区 200MW-400MWh 储能电站项目.pdf
- 黑布林英语外星邻居读后感.pdf VIP
- 园林绿化常用杀虫剂及杀菌剂介绍演示教学.ppt
- GZ091 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赛练习试题及答案(4套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