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布鲁氏菌密度感应系统转录激活因子VjbR和BlxR新型亚单位疫苗株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评价.pdf

基于布鲁氏菌密度感应系统转录激活因子VjbR和BlxR新型亚单位疫苗株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评价.pdf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由革兰氏阴性、兼性胞内寄生

的布鲁氏菌引起。这种病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类疾病。由于人体对动物源性布鲁

氏菌病易感,因此,动物源性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可以根除人类布鲁氏菌病。近几十年以

来,我国已经有多种布鲁氏菌疫苗上市。例如,减毒活疫苗Rev.1、S19、S82、RB51

和M5-90,虽然这些疫苗为动物提供了较好的抵抗布鲁氏菌的免疫力,但依然存在缺点。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疫苗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任务。

本研究以布鲁氏菌密度感应系统转录激活因子VjbR和BlxR为研究对象。为了获得

布鲁氏菌密度感应系统转录激活因子VjbR和BlxR重组蛋白(rVJBR和rBLXR),并

分析其诱导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性,从NCBI网站上获取vjbR(BMEII1116)和blxR

(BMEII1758)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应的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vjbR和blxR基因

全序列,连接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VjbR和

pET-32a-BlxR,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E3)中,经公司测序鉴定后,用异丙基

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rVJBR和rBLXR蛋白,SDS鉴定两个蛋白的可

溶性形式。利用亲和层析镍柱纯化rVJBR和rBLXR蛋白。rVJBR和rBLXR蛋白配合

弗氏佐剂制备成rVJBR、rBLXR和rVJBR-rBLXR油包水亚单位疫苗。同时,构建

pcDNA3.1-VjbR和pcDNA3.1-BlxR重组质粒,制备成pcDNA3.1-VjbR、pcDNA3.1-BlxR

和pcDNA3.1-VjbR-BlxRDNA疫苗。分别将rVJBR(50μg/只)、rBLXR(50μg/只)

和rVJBR-rBLXR(100μg/只)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pcDNA3.1-VjbR(50μg/只)、

pcDNA3.1-BlxR(50μg/只)和pcDNA3.1-VjbR-BlxR(100μg/只)DNA疫苗以及A19

6

活疫苗(1×10CFU/只)利用皮下注射的免疫方式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每隔7d

免疫一次,共免疫7次。三免后每7d对小鼠进行一次尾部静脉采血。用ELISA技术检

测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IL-1β、TNF-α和IgG抗体的水平,

对小鼠进行攻毒,检测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血清与重组蛋白rVJBR、rBLXR和rVJBR-rBLXR以及重组质粒

pcDNA3.1-VjbR、pcDNA3.1-BlxR和pcDNA3.1-VjbR-BlxR的反应原性。

PCR扩增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大小为780bp和717bp的vjbR和blxR基因片段,

与NCBI网站上vjbR和blxR基因全序列大小一致,分别编码259和238个氨基酸。公

司测序结果与原序列的同源性为100%。SDS鉴定结果表明,VjbR和BlxR蛋白

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分子量的大小分别为28.86kDa和26.53kDa。ELISA检测结果

发现,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rVJBR、rBLXR、rVJBR-rBLXR、pcDNA3.1-VjbR、

pcDNA3.1-BlxR、pcDNA3.1-VjbR-BlxR均可诱导小鼠产生IFN-γ、IL-2、IL-4、IL-5、IL-1β、

TNF-α和IgG抗体,并且随着免疫时间的不断延长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5、

IL-1β、TNF-α和IgG抗体的量逐渐升高,除rVJBR和rBLXR分别诱导产生的TNF-α

和IgG抗体的量在第42d达到峰值,其他各组均在第35d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2、

IL-4、IL-5、IL-1β、TNF-α和抗体IgG的量达到最大值。联

文档评论(0)

论文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