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0~3岁婴幼儿家庭健康养护与指导;0~3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每个阶段都有显著不同的生理
和心理发育特点。
婴幼儿时期各个生理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孩子对
疾病的抵抗能力弱,做好婴幼儿日常护理保健,
是保障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前提。;第一节0~3岁婴幼儿的合理饮食;0~3岁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
时期。了解和掌握其营养需求有助于
婴幼儿食物的选择及合理搭配。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
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膳食纤维、水等七类。;(一)能量的需求
1.需要量
;2.来源;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0~3岁儿童蛋白质推荐:
婴儿每天1.5~3.0克/公斤体重
1~2岁幼儿每天35克
2~3岁幼儿每天40克;(二)蛋白质的需求
优质蛋白质来源:动物蛋白质和大豆蛋白
婴儿蛋白质来源:
纯母乳喂养母亲
混合喂养/人工喂养配方奶和辅食
;植物
脂肪;;;(五)矿物质的需求;(五)矿物质的需求
;
;(六)维生素的需求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所必需的含量极少的有机化合物,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健康有极重要的作用,包括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四)膳食纤维的需求
1.需求量
2.来源:蔬菜水果、粗粮杂粮、豆类及菌藻类食物中含量丰富。;二、0~3岁婴幼儿食物的选择;(二)必需脂肪酸含量丰富的食物;(三)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四)能量为主的食物;三、0~3岁婴幼儿喂养及家庭膳食指导;三、0~3岁婴幼儿喂养及家庭膳食指导;(一)0~1岁婴儿喂养及家庭膳食指导;根据婴儿食物的来源,喂养婴儿可分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三种方式,0~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处于高速阶段,母乳是这个时期的最佳食物来源。
WHO推荐,婴儿出生后应纯母乳喂养6个月,在合理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婴儿至2岁。;推荐坐着哺乳,孩子头与身体呈一直线,两侧乳房轮流吸吮,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若一侧乳房的乳汁已满足婴儿需求,应将另一侧乳汁吸出。哺乳完成后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并轻拍背部,以防止溢奶
不严格设定哺乳间隔时间,婴儿需要即喂哺
母亲在进行母乳喂养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如喂养前洗手等
患活动性肺结核、甲亢等的乳母不宜哺乳。患急性传染病、乳腺炎的乳母可暂停哺乳,疾病恢复后在医师的指导下可继续哺乳。感冒的乳母哺乳时应戴口罩
;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因此,应尽早将婴儿抱到户外活动以利于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
日照不足的地区或户外活动不便的婴儿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足月母乳喂养者,可于生产后1~2周开始每日口服维生素D400~800IU。人工喂养者应首选0~6月龄婴儿配方奶。早产儿、双胞胎婴儿及其他维生素D缺乏高危患儿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纯母乳喂养婴儿时,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建议首选0~6月龄婴儿配方奶。
婴儿配方奶摄入量可根据婴儿的体重、能量需要(每日80~95千卡/公斤体重,1千卡=4.184千焦)进行估计。如果婴幼儿在喂奶(一般指配方奶)后时常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能是乳糖不耐受,主要是由于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一)0~1岁婴儿喂养及家庭膳食指导;该阶段婴儿仍然以奶类作为食物主要来源,每天应保证600~800毫升奶量。
奶类以母乳为优,若无法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能满足婴儿需要,可使用较大婴儿配方奶。
;辅食是相对于母乳的一个概念,是除母乳以外任何一种含营养物质的食物。
从6月龄以后,需要逐渐给婴儿添加辅食,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食物,米粉、菜泥、果泥等半固体食物以及软饭、烂面、果块、蔬菜等固体食物。
辅食的适时合理添加不仅能满足大于6月龄婴儿的营养需求,还能使婴儿学习进食、训练咀嚼和吞咽功能。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控制食量;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控制食量;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二)1~3岁婴儿喂养及家庭膳食指导;从母乳或其他乳制品逐渐过渡到食物多样;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烹调方式适宜;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合理安排膳食;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合理安排膳食;规律进餐,培养进食技能;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量高的饮料;感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