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下9鱼我所欲也 教学设计.docx

九下9鱼我所欲也 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下9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句晓意,积累文言字词。

2、读文明义,理解思想内涵。

3、梳理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4、联系古今,直面人生抉择。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富贵不能淫》中的句子(课件出示):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导语:同学们,八年级时我们邂逅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知道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步入九年级,我们再读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聆听“义利之辨”,汲取精神的养料,去直面人生的抉择。

二、任务一:读句晓意,积累文言字词

活动一: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活动二:学生组句比读,感知文章大意

这篇文章有很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还有气势恢宏、议论犀利的排比句,请同桌合作:将句式相同的句子分为一组,一人朗读一句,读完一组后两人再互换句子读一遍,直到读熟课文。

示例:

第一组: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活动三:学生文白互译,积累文言字词

1.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组内流水式译读课文:一人读一句文言文,一人参考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一人勾画不懂之处,一人再还原为文言文,组内共同交流不理解的词句。

2.注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

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三

三、任务二:读文明义,理解思想内涵

活动一:学生精读思考,理解作者观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明确: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文章开头运用比喻论证,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把生与义“不可得兼”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进行类比,生动形象地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说理化抽象为形象,深奥为浅显。

活动二:结合助读资料,探究本心内涵

课件出示助读材料(如下)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专就“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展开的论述。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由此可见,孟子所说的“本心”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是仁、义、礼、智。

请同学们阅读助读材料,结合课本有关“本心”的论述和相关注释,说说你对“本心”的理解。

明确:“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只是普通人容易丧失,“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呼吁人们面对人生抉择时要守好自己的本心。

四、任务三:梳理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学生补充课后练习一的图表,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教师简要板书)

五、任务四:联系古今,直面人生抉择

活动一:联系古今人物,学会面对抉择

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请写出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面对人生重大问题的理性抉择。

示例:南宋的文天祥舍弃了元军高官厚禄的诱降条件,选择了宁死不降、青史留名;???????舍弃了????????,选择了???????。

如林则徐、谭嗣同、朱自清、钱学森、黄旭华、裴多斐、布鲁诺……

活动二:联系社会现实,坚守心中大义

学生讨论:穿过历史长河,你认为孟子的所说的“生”“义”还可以指什么?在当今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中学生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明确:生,可以是生命,还可以是生存、名利、享受等。

义,可以是正义、道义、真理、信念、尊严、准则……

教师小结:危时舍生取义固然重要,平时重义轻利更为可贵。作为中学生,我们仍然需要坚守“舍生取义”的本心,在大是大非、民族大义和国家的利益选择中要重义轻利。

六、课堂小结

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本文先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义”比生命更重要,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