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CCSB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1314—2023
猴头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productionofHericiumerinaceus
2023-07-23发布2023-08-23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1314—2023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山县农业农村局、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常山县天乐食用菌研究所、常山豪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金良、黄良水、张志慧、计明月、陈青、陆中华、汪丽霞、杨兴良、李云涛、韩鸿翼、毛荣良、宗亭轩、宋小亚、张育青、李金辉、何建红、余樟平。
DB33/T1314—2023
1
猴头菇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猴头菇绿色生产的菌种、场地环境、栽培技术、采收与烘干、病虫害防控、生产档案等。
本标准适用于猴头菇设施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菌种
4.1品种选择
选用经省级以上品种认定,或两个生产周期验证的优质高产、种性良好、抗逆性强的品种,如‘常山猴头99号’‘浙林猴2号’。
4.2菌种生产
菌种应按照NY/T528要求生产,质量应符合NY/T1742的要求。
5场地环境
宜选择生态环境良好、地势相对平坦、远离污染源的生产场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
6栽培技术
DB33/T1314—2023
2
6.1栽培季节
9月下旬~10月下旬制棒,10月下旬~次年4月中旬出菇。
6.2栽培基质及推荐配方
6.2.1栽培基质
棉籽壳、杂木屑、麸皮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
6.2.2推荐配方
推荐配方如下:
a)棉籽壳70%、杂木屑15%、麸皮14%、石膏1%;
b)棉籽壳39%、杂木屑39%、麸皮13%、玉米芯8%、石膏1%;
c)棉籽壳16%、杂木屑32%、玉米芯38%、麸皮13%、石膏1%。
6.3菌棒制作
6.3.1拌料
杂木屑、棉籽壳、玉米芯需提前预湿,与辅料混合拌匀,将含水量控制在58%~62%(用两手指紧捏料,指间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度)。
6.3.2装袋
选用规格13cm×55cm×0.005cm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采用装袋机装袋,在拌料后4小时内完成装袋,棒重1.5kg~1.7kg,长40cm~42cm。装袋完成后检查料棒有无破损,破损小的贴上胶布。
6.3.3灭菌
装袋后立即灭菌。常压灭菌,4小时内料温升到100℃后保持16小时~18小时。
6.3.4冷却
灭菌完成后,温度降至80℃以下打开仓门,将料棒移到冷却室,棒温到28℃以下方可接种。
6.3.5接种
接种室保持清洁、干燥,使用前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熏蒸消毒(4g/m3~8g/m3,30分钟以上)或臭氧消毒(1小时~2小时)。按NY/T528要求接种。
6.3.6发菌
6.3.6.1发菌室要求
发菌室应清洁、干燥、避光,可换气、调温、调湿;消毒按照6.3.5执行。6.3.6.2发菌管理
菌棒采用“#”形或墙式叠放不超过10层,最底层接种口向上、其他层接种口向下。控制温度20℃~24℃,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5%,及时通风换气。
DB33/T1314—2023
3
接种后10天~15天,及时翻堆,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剔除污染菌棒,菌丝长至2/3袋以上,转入出菇管理。
6.4出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3T 831-2011 视频设备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ocx
- DB33T 833-2022 浙江农业之最纪录认定规范 .docx
- DB33T 853-2011 传染病防治基本数据集.docx
- DB33T 878-2012 地理标志产品三杯香茶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3T 880-2012 地理标志产品象山白鹅生产技术规程 .docx
- DB33T 881-2012 浙江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docx
- DB33T 882-2012 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测报技术规范.docx
- DB33T 883-2012 围网取鱼部最小网目尺寸 .docx
- DB33T 901-2013 主要造林树种种质库营建技术规程.docx
- DB33T 902-2013 云和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