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医院副主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医院副主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
人生还有梦想,勤学日不断。临床如履冰,寻求无寒暑。
“几次风雨,几次春秋”,从1976年开始学医,学习工作,工作学习,转眼间就花了26年。
26年前,带着对医学的好奇心和神秘感,我开始踏上学医的漫长道路。经过一年的向老师学习,我在僻静的乡村行医。两年后,因为父亲被癌症夺走了生命,深感知识贫乏,渴望深造。1979年9月,我进入温州医学院学习,一边行医,一边复习。经过五年的努力学习和系统训练,我扎实掌握了基本的医学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1984年,我以全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带着医学生的.梦想和对医学的虔诚,我踏上了“如深渊,如薄冰”的临床工作第一线。
毕业后从事危重病抢救工作,危重病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像其他专业一样登上医学的神圣殿堂。这门学科有很多“处女地”还没有开垦。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特别是在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机械通气、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肺复苏、脑血栓溶栓、DIC、各种顽固性休克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自被评为副主任医师以来,近五年的工作、科研、工作如下:
一、人工气道创新所在
“于无路处创出路,于有路处创新路。”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是抢救危重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围手术期麻醉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本措施之一。人工气道技术广泛应用于ICU、急诊室、麻醉科等临床科目。如何建立和维护人工气道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导致人工气道痰堵塞、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脱落,导致患者窒息死亡;如果气管套管套管保养不当,往往会导致气管糜烂、溃疡甚至穿孔。因此,人工气道的维护方法不同,疗效也不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有必要专注于指导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因此,在临床工作的同时,我们开始收集国内外关于人工气道建立和维护的必威体育精装版信息,收集百家之长,汇聚临床精华,历时三年。我们规范了人工气道的操作规程,专门编制了《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近40万字,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专注于这方面的书,在促进中国危重病抢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努力工作科教并举
注重临床科研并举,近三年承担市科委、市卫生局两个项目,其中一个已经结束,正在进行成果鉴定。五年来,我们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了12多篇论文;除了出版一个,我们还参与了一个,6万字,1999年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写讲义40万字,省卫生厅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内容。
承担省卫生厅医学继续教育——“危重病监测治疗学”项目一项(Ⅰ类学分);承担市医学继续教育——“急救新进展”项目(Ⅱ学分)。已举办省级危重病监测治疗学习班五期,主治医师以上职称512人参加培训学习;举办市级急救新进展培训班一期,共有120名医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
3、学习业务,技术娴熟
熟悉国内外危重病抢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知识;能熟练掌握危重病操作技术;近年来,开展了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溶栓治疗、体外无创起搏、人工气道建立与维护等技术;在其他部门的帮助下,开展了血液灌溉、血浆置换、急诊胃镜检查、气管镜检查等诊疗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凝血、顽固性心力衰竭、植物状态、呼吸衰竭、脑血管事故、严重颅脑损伤、多发性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各种休克、脓毒症等方面积累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使危重病抢救成功率达到领先水平。
四、团结同事,做好领头雁
带领全科医务人员54人,率先在全省实施急诊急救→危重病病区(ICU)→急诊病房综合管理。使市科室在科室建设和技术力量方面走在城市前列,在城市领域发挥领先作用。承担市质量控制中心、市中毒急救质量控制中心等任务;是卫生部国际应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和中旅救援中心的合作单位。
在行医的路上,多么艰辛,多么快乐,送走了一群病人,迎来了一群病人,时间在这个送走中慢慢消失了。纵波天地,大化任求,不为良相,愿为良医。
春色入帘全不觉,危重病域探幽径。物我两忘任驰骋,耗尽青春终不悔。医院副主任专业技术工作总结2
26年前怀着对医学的好奇和神秘感,开始踏上学医的漫漫长路,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悬壶”行医于僻静乡村。2年后因父亲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深感自己知识贫乏,热切希望深造。恰逢恢复高考,一边行医,一边复习,于一九七九年九月进入温州医学院学习。通过五年的勤奋学习、系统训练,扎实地掌握了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于八四年以全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带着医学生的梦幻,怀着对医学的虔诚,踏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临床工作一线。
毕业以后从事危重病抢救工作,危重病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才象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