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痉挛的特殊表现(1)巴宾斯基反射:为痉挛性张力过强的特征性伴随表现,巴宾斯基反射阳性时足明趾背屈;(2)折刀样反射:当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的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产生类似折刀样的现象;
痉挛的特殊表现(3)阵挛:在持续牵伸痉挛肌时可发生,特点为以固定频率发生的拮抗肌周期性痉挛亢进。常发生于踝部,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4)去大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去大脑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体和四肢处于完全伸展的姿势;去皮质强直表现为持续的收缩,躯干和下肢处于伸展姿势,上肢处于屈曲姿势。两者均由于牵张反射弧的改变所致。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肌张力过高时的阻力包括动态成分和静态成分。动态成分为肌肉:被动拉伸时神经性(反射性的)因素和非神经性(生物力学的)因素所致的阻力,静态成分则是肌肉从拉长状态回复到正常静息状态的势能,为非神经性因素。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神经性因素表现为肌肉运动单位的活动由于牵张反射高兴奋性而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痉挛、折刀样反射和阵挛皆属此类;非神经性因素则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弹性成分和肌肉的黏弹性成分的改变,尤其是肌肉处于拉伸或缩短位制动时。
痉挛与肌张力过高的区别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可因神经因素造成肢体处于异常位置,并由此导致非神经因素的继发性改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张力过强是神经性因素和非神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痉挛与肌张力过强并非等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