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专题练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专题练习+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

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和;介词,从。

B.两个均为连词,表顺承。

C.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介词,用。

D.代词,他们的;副词,表祈使语气,一定。

故选B。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非抗于九国之师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吞二周而亡诸侯及凯旋而纳之

C.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句意:屈原夸耀自己的功劳。

B.聪:明察。句意:痛心于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

C.正确。句意:大概是因为自己心生怨恨的缘故。

D.正确。句意: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故选B。

2.下列加点字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伐其功伐:自夸B.疾王听之不聪聪:才智

C.盖自怨生也盖:大概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山东”均指崤山以东地区;

B.两个“池”都是指护城河;

C.第一个“人事”指人的作为,第二个“人事”指人世间的事;

D.两个“从事”均泛指一般属官。

故选C。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爱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蒙:继承追亡逐北北:败逃的军队

C.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数十伶人困之困:困乏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抵抗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整个

4.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意义的能力。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爱”解释错误,这里的“爱”,吝惜。

C.“数十伶人困之”中“困”解释错误,这里的“困”,围困,困扰。

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中“抗”理解错误,这里的“抗”,匹敌,相当。故选B。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②以弱天下之民③以愚黔首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⑤嬴粮而景从⑥外连衡而斗诸侯⑦序八州而朝同列⑧会盟而谋弱秦

⑨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A.①⑤/④⑥⑦/②③⑧⑨B.①⑤⑥⑨/④⑦/②③⑧

C.①⑤⑧⑨/④⑥⑦/②③D.①⑤⑨/④⑥⑦/②③⑧

5.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①⑤⑨为名词作状语,意思分别是:像云彩一样,像影子一样,在夜里。

④⑥⑦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退却,使……相斗,使……朝拜。

②③⑧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分别是:使……变弱,使……愚昧,使……变弱。故选D。

6.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务”,致力于,专力从事。

B.“属”,类、辈、指某一类人。

C.“抗”,匹敌、相当。

故选D。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要务

B.有窗……杜赫之属为之谋属:下属秦人开关延敌延:迎击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抗争

D.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全,整个以致天下之士致:招致,招引

7.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因:动词,沿袭/介词,凭借。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B.乃:代词,你的/动词,表判断,是。用法不同,意义不同。

C.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用法相同,意义相同。

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故选C。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D.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8.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并列关系,可译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