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谈文学作品与作者人生的关系
浅谈文学作品与作者人生的关系
【摘要】文学作品是作者创造的,它所表现的内容对应着作者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是作者情感的宣泄,与作者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因为表现了人这种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主观内心精神世界,所以获得了与人本身一样无限丰富多彩无限生动活泼的真实性、具体性和现实性,就像镜子,即使再擅长伪装的人,也会在文学这面“镜子”里反映中最真实的自己,悲与喜、爱与恨、生与死、感性同理性、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与矛盾都都原形毕露了。文学是人学,作品是作者人生的写照,人生是文学的源泉。因此,一部作品,实际上就是一段人生,我们阅读作品,就是进入他人的世界。本文分别从鲁迅、萧红和三毛的人生经历与其文学作品的联系论述文学作品与作者人生的关系。
【关键词】文学作品关系作者人生
文学是作家心灵的寄托,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作家感悟生活的心田流露,反过来说作品也记载了作家的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在谈论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首先关注作者的背景、人生阅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更深刻地读懂文章。
鲁迅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选自《社戏》,鲁迅小说
选自《社戏》,鲁迅小说,收录在其小说集《呐喊》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恋,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生性聪颖而又敏感的三毛便开始了一个少女对生命的终极意义、存在形态的哲学追问与探讨。《雨季不再来》记录了这一段充满困惑与感伤的人生,表达了三毛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和爱情观。这一时期的三毛,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只能使她在内心深处渴望被人重视、关心、照顾,于是她也自然而然地在创作中把自己对友情、爱情的朦胧渴望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形成了她早期创作的主题:生命的沉思和爱情的自省。挥别了惆怅的雨季,三毛终于上了大学,并选读了哲学。三年后她说:“哲学并没有使我找到生命的答案。”于是带着对生命的执拗探索,带着医治心灵创伤的痛苦,三毛毅然放弃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告别双亲,向人类最大的雄性沙漠——撒哈拉沙漠坚定地走去,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这一时期,毫无疑问可以认定是三毛人生最辉煌的时期。她的创作风格也由《雨季不再来》时的脆弱、失落、苍白、忧郁、迷惘和充满了对生命、真理固执的探索,转变为《撒哈拉的故事》式的健康、豁达和洒脱不羁。在撒哈拉,三毛开始了她异域作品的大丰收,也开创了一代三毛文学。这些作品游离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了一个东方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并将传奇的浪漫和别样的生活结合在了一起。三毛说,“像《雨季不再来》,因为年纪轻不知道怎么游戏人间,过了好苦闷的青少年时代。后来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时间,过一天就短一天,我一定要享受人生。”这种发现世俗、享受世俗的心态在她的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娃娃新娘》、《荒山之夜》、《天梯》……无一不是她自己的生活写照,或是再现生活在她身边的人和发生在她身边的事。《沙漠中的饭店》表层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而这一切快乐都源于三毛的“心血来潮”、自由自在。《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三毛这一时期的作品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内敛,语言浅显而又生动形象,文章抒情性强且富含哲理性,比她早期作品成熟许多。这除了是因为三毛随着年龄增长生活阅历日益丰富,写作技巧日益纯熟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她在荷西的爱的影响下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文学作品可以是写作者真真切切的感受,也能够是作者实实在在的想象,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他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经历,作品里所表现出来的无非就是写作者本人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文学作品是作者人生的写照,是作者在精神情感与现实物质中找到的交汇,共同点。
参考文献:
朱光潜《谈文学》之《文学与人生》安徽教育出版社
钱理群《走进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王义祥《论萧红作品的地方色彩》1996?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