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十七期上,有篇王力先生作的《逻辑和语言》文章,在末尾有一段涉及胡子历史及古人对胡子的美学观问题,和我们搞文物所有常识不尽符合。那段文章主要计三点:一、汉族男子在古代是留胡子的,身为男子必须留胡子。二、古乐府《陌上桑》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可见当时每一个担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有胡子的。三、胡子长得好算是美男子的特点之一,所以《汉书》称汉高祖“美须髯”。
如今试从文物方面来介绍些有关材料,或许可以说明下述几事:一、古代男子并不一定必须留胡子。二、美须髯在某些时期多和英武有关,可并不一定算美男子,有较长时期且恰恰相反。挑担子的绝不是每人都留胡子。三、晋唐以来中年人或老年人,即或是名臣大官,也并不一定留胡子。这风气一直继续到晚清。
首先可从商代遗留下的一些文物加以分析。故宫有几件雕玉人头,湖南新出土一个铜鼎上有几个人头,另外传世还有几件铜刀、铜戈、铜钺上均有人的头形反映,殷商时期关于胡子情况,似乎还无什么一定必须规矩。而且胡子和个人身份地位关系还不大,因为安阳出土一个白石雕刻着花衣戴花帽的贵族,和另外一个手戴桎梏的陶制奴隶,同样下巴都是光光的。
春秋战国形象材料新出土更多了些。山西侯马发现两个人形泥范,是有一定身份的男子,还并不见留胡子的痕迹。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一个彩绘漆瑟,上面绘有些乐舞、狩猎场景和贵族人物形象,也不见有胡须模样。近二十年湖南长沙大量出土战国楚墓彩绘木俑,男性中不论文武打扮,却多数都留有一点儿胡须。但其中也有好些年纪大但并不留胡子的。关于古代由商到汉,胡子去留实大有伸缩余地,并不受法律或一定社会习惯限制。
至于汉魏之际时代风气,则有更丰富的石刻、壁画、漆画、泥塑及小铜铸像可供参考。十分具体地反映出许多劳动人民形象,极少见有留胡子的。很难说当时每个挑担子的却人人必留胡子!其实魏晋以来有很长一段时期,胡子殊不受重视,以男子而具妇女柔媚姿态竟为一美的标准。这从《世说》记载潘安上街,妇女掷果满车,左思入市,群妪大掷石头故事及其他叙述可知。总之,这个时代实在不大利于胡子多的人!
中唐以后,宋人绘的《香山九老图》,却有好些七八十岁的名贤,下巴还光光的。此外,《洛阳耆英会图》和《西园雅集图》,都是以当时人绘当时事,还是可见有好些过四十不留胡子的,正和后来人为顾亭林、黄梨洲、蒲留仙写真差不多。
从文物研究古代的梳妆打扮、起居服用,可以帮助我们启发新知,校订古籍,得到许多有益有用的东西,值得当前有心学人给予一点应有的注意。胡子问题虽平常小事,无当大道,难称学术,但是学术的专家通人,行文偶尔涉及它的历史时,若不作点切实的调查研究,就不可能有个比较全面具体的认识。如只从想当然出发,引申时就难于中肯,而且易致错误。
(摘编自沈从文《从文物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力先生认为在古代汉族男子是必须留胡子的,胡子长得好是美男子的标志之一。
B.殷商时期,无论是贵族还是奴隶,都没有胡子,从安阳出土的石雕和陶俑可以证明。
C.从具有妇女柔媚姿态的潘安受到妇女的追捧可知,晋代没有胡子才被视为美男子。
D.中唐后,从宋人绘图、清代蒲松龄等人的画像来看,很多人过了四十岁还不留胡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概括王力关于胡子的三点说法,树立批驳的靶子,再逐点进行针对性批驳。
B.文章思路清晰,从殷商、春秋战国,再到唐宋以及清代,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示论据。
C.文章的论据都来自我国古代雕塑、绘画、器物等文物,它们比文字记载更有说服力。
D.文章结尾通过例证法、引证法,阐发了探讨古人胡子问题的意义,深化了文章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力先生文章的重点是谈语言与逻辑的问题,在结尾略涉及到古人胡子的问题。
B.胡子有无的问题,自古及今虽只是生活小事,但深入研究,能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C.沈从文先生是优秀的小说家,也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识比王力先生更高明。
D.对名家的观点作出直言不讳地批评,这种自由争鸣的研究氛围,有利于学术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来的中国新文艺在美学风尚上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追求史传性的宏大叙事。“党史文艺”的题材决定了创作的非虚构特点,作品具有史诗性和传记性,因而在美学风格上追求宏大叙事。史传性的宏大叙事首先体现在以党史人物为题材的文艺创作中。在百年中国新文艺的发展过程中,这类作品的创作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发展态势。从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再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再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著名历史人物以及雷锋、王进喜、蒋筑英等当代党员楷模,都纷纷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皖豫名校联盟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科数学 Word版无答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 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2 (学生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 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3 (教师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 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4 (教师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 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5 (教师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1 (教师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1 (学生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5 (学生版).docx
- 2022-2023学年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一词汇及句型检测Unit 6 (教师版).docx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部分市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解析版英语完形填空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