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概念中药是在西方医药传入我国以后以对我国传统药物的称呼。它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天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药性理论药物治病: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疾病所表现出来的气血阴阳偏盛偏衰。药物的性能:把药物与疗效关的性质与功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它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其基本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及使用禁忌等。
四气含义:又称四性,是指药物针对人体阴阳盛衰所体现出的寒热疗效的药性的概括。它的寒凉温热四种。作用:一般而言,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热通便等功效;温热的药物多具有温里散寒,助阳化气、温经通络等功效。
四性的分类
除以下分类外,还有一种平性,现主张平性同样作为一种药性运用。温热的分类:大热热温微温寒凉药性的分类大寒寒凉(微寒)微凉
关于药性理论“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所生之时,或取其的生之地,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阴阳,深求其理,可自得之”。清.徐灵胎
关于药物的平性平性入药,古有争论。如甘草虽平,然炙用则温,补中益气;生用性凉,清热解毒,故仍有偏寒偏热之性。李时珍云:“五性焉,寒热温凉平”,首倡中药五性分类。《神农本草经》平性药达122种;《中药学》中的平性药物约100种。
四气的运用疗寒病以热药,疗热病以寒药。寒热错杂,则寒热并用。阴阳格拒,以病本为主。寒凉温热程度不同,针对病情恰当用药。
五味含义:主要是对药物功效的概括,也包括药物部分实际滋味。它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五味的功效:辛: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甘:补益、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淡:淡能渗利。渗湿、利尿。酸(涩):收敛、固摄。酸还能生津。苦:能泄(清泄、通泄、降泄)、能燥。咸:软坚、散结、泻下。
关于五味“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周礼.天官冢宰》
四气五味的应用相互结合应用。药味相同,药性不同,功效不同。(甘寒与甘温之不同,如黄芪与北沙参)药性相同,药味不同,功效不同。(如麻黄之辛温与杏仁之苦温)药性与药味、药味与药味之间结合应用。药性与药味偏重与取舍:偏重于药性。(如附子)偏重于药味。(如乌梅)与药物的其它性能、功效相结合应用。
药性味结合药味之间的结合: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药物性味之间的结合:甘温益气。甘寒养阴。苦寒清热燥湿解毒。
附:芳香药性芳香药性主要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类药物,如藿香、佩兰、紫苏、苏合香等类药物。其药性与辛味相近,但还有一些与辛味不一样的功效与药理作用:辟秽防疫。醒脾开胃。化湿去浊。开窍醒神。其它:解表发散,通窍止痛,行气活血。
升降浮沉含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具体意义:升是上升,浮是发散,沉是向里,降是向下。药物具有单向性(升浮或沉降)或双向性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药物本身的药性与药味、气味厚薄有关。与药物的质地轻重、用药部位有关。还与药物的炮制、配伍有关。
归经含义:是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经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以具体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立的。归经同样要与其它药物性能相结合应用。
关于引经药(引经报使)含义: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达到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作用”。分十二经引经药、病症引经药、局部穴位引经药三种。手少阴心:黄连细辛足太阳膀膀:羌活足少阳胆:柴胡青皮足厥阴肝: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手太阳小肠:藁本黄柏足太阴肾:独活桂知母细辛手太阴肺:桔梗升麻葱白白芷手阳明大肠:白芷升麻石膏足太阴脾:升麻苍术葛根白芍足阳明胃:白芷升麻石膏葛根手厥阴心:柴胡牡丹皮手少阳三焦:连翘柴胡,上地骨皮,中青皮,下附子明.李时珍
谢谢聆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