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02好奇心、好胜心、模仿心理、从众心理等03异常心态的影响,如情绪波动、缺少理智感、好冲动04耐挫力低引起的极端行为05持久的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心理定势并不断得到强化心理因素: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家庭、社会因素:单亲家庭造成的情感匮缺家长不良行为的影响家庭暴力社会不良团伙的影响媒体渲染暴力与色情,报道过细品行障碍(问题行为)的成因学校教育的缺失:能力分班的负面影响师生关系的不良辅导功能不佳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而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自我挫败的方式应付外界事件,并表现出种种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躯体症状。例如:考试焦虑、挫折体验、自卑感。中学生出现的某些神经症不带有终极性,因此学校心理学不采用精神病学的标准,不称“神经症”,而称为“情绪障碍”。三、情绪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01考试焦虑02学校恐惧03强迫症状04癔症一种与担心或害怕不良的预期结果有关的体验焦虑0102030405担心最坏的事情可能要发生躯体不适注意力不集中,运动不安成绩下降,或不愿上学行为问题焦虑的表现01.几乎所有儿童都有过02.不应当故意化解或忽视03.应当鼓励表达和讨论04.父母的焦虑需要处理05.可以通过提供准确的信息处理大年龄儿童的焦虑焦虑的处理原则总体患病率:1.2%重性抑郁:0.63%抑郁障碍(NOS):0.57%6-16岁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01悲伤和不愉快体验02食欲和睡眠的改变07兴趣变化迅速09忽视友谊08冒险活动04注意力不集中06易激惹,攻击03无助,无望,自责05精力缺乏抑郁的特点情绪低落-情绪易激惹,烦,疯了,忧伤体重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不增青少年内疚,无望快感缺失,妄想,精神运动性迟滞,节律变化123儿童-躯体主诉,听幻觉,自我评价过低,忧伤表情4抑郁的临床表现倾听鼓励倾述早期发现转诊抑郁的处理原则在美国每17分钟就有1人自杀每天有84人自杀每年有4212个(15-24岁)青少年死于自杀自杀是10-14岁第三大主要死因青少年自杀吃/睡得太多/少躯体不适自杀的观念物质滥用(酒精,烟,毒品)蓄意自伤青少年自杀的信号(一)*中学生发展心理学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11、12岁―15、16岁)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的变化性的发育和成熟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第二加速期)发展加速现象: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作为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的现象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记忆容量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11)超出成人。01记忆的主要特点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02记忆的发展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标题01形式运算水平:抽象逻辑性02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04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03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思维的发展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把自己想像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的观众”,过分夸大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自我中心倾向。0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02青春期躁动二、情绪变化特点第一反抗期: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全面的,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两个反抗期的不同点:01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有时也迁怒于其他成人。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02三、第二反抗期生理方面:成人感但知识经验的不成熟心理方面:自我意识的成长与心理能力的滞后社会因素:学习的责任感,渴望得到朋友的接纳和尊重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1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32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①志趣相同;②烦恼相似;③性格相近;④能相互理解。初中生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同伴关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