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学校

PAGE

PAGE1

目录

TOC\o1-3\h\z\u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导之以境 2

二.动之以情 3

三.晓之以理 4

四.引之以法 4

参考文献: 5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姓名:xxx指导教师:xx专业:xx班级:xx

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学生习得语言的一个重要源泉,地位非常重要,但要学好文言文不是一件易事,而理解其中的情感渗透更是不易。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情感的发展,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文言文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宝库。本文将从导之以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法四方面浅析文言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生、情感教育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占有很大比重,一般来说,小学占10%左右,初中约占20%左右,高中约占30%—40%。在学习文言文时,应该在认知和情感教育兼顾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只掌握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或者背诵好、默写会,或者领会到文章的主题,这些还远远不够,应该进一步挖掘其情感,并让学生感受到,以期达到对学生情感教育的目的。

对学生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应找准传统道德与语文教材内容的结合点,力求做到寓德于事、寓德于理、寓德于美,避免空洞的说教。要学好文言文,我们可以删繁就简,知道学生从诵读、品味、积累三方面进行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一.导之以境

导之以境,就是用作品中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1】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读者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湖心亭看雪》中的雪后西湖美景;《观潮》中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的江潮奇观;《三峡》中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胜景;《与朱元思书》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奇山秀水……读者能不为作者笔下的秀美山川

渗透吸收,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而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音美,学生也愿意读,学生喜欢读、背《陋室铭》、《爱莲说》的程度绝对高于《拿来主义》、《“友邦惊诧”论》。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在反复的吟咏中,很多看来不可逾越的障碍都会被轻易地解决,学生也能从中获得诵读的愉悦。总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比较思想感情相近的文章。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然都没有一般送别诗的忧伤情绪,但《送孟浩然之广陵》充满了诗情画意,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发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老师把同类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来领会情感,会更好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情感教育。

文言是中国古代使用的书面语言,记载了中国几千年来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而入选教材的文言文更是编者精选的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名篇,于漪老师曾形象地称之为“中华文明的地质层”。对于这样经典的诗文,在学习时如果只是停留在字词的梳理上,那无异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是对文本的浪费,更是错过了教学生情感体验的良好时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应该想尽办法,认真钻研,从而帮助学生吸收祖国语言文化这份珍贵遗产,丰富学生的情感,让文言文这一“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真正成为开采不尽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2]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年

[3]刘勰.《文心雕龙·知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4]刘大魁.《论文偶记》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