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猩红热概述定义:是感受猩红热时邪(A族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皮。中医病名:“烂喉痧”、“烂喉丹痧”,因其传染性强,又称为“疫痧”、“疫疹”。
发病情况1、季节与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北方历来比南方发病率高,与天气寒冷,生活在室内时间较多,而室内空气不流通和阳光不足有关。中医认为,此与春季多风,冬季多寒,以及风寒之日多疫疠之说有关。2、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15岁为发病高峰,成人仅占极少数。流行病学传染源:猩红热病人,链球菌性咽峡炎病人和健康带菌者。传播途径:飞沫,经口鼻侵入,或通过皮肤创伤入侵称“外科型”猩红热,或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预后:“痧”有急剧的意思,古有“痧证皆急”之说,《疫痧草》谓“痧疫大行,害人甚速,有不及一日即毙”,但多数病儿预后良好,整个病程轻者七天,重者二周,部分患儿可在发病2-3周后发生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病因病机猩红热的发病,为猩红热时邪乘时令不正之气,寒暖失调之时,机体脆弱之机,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病因病机(1)病原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这组链球菌因细胞壁外层中所含的M蛋白抗原性不同,又可分为80个不同型,各型细菌之间一般无交叉免疫性。感染后可获得抗菌与抗毒两种免疫。(2)红疹毒素:A组溶血性链球菌释放红疹毒素(又称链球菌化脓性外毒素),是引起皮疹的物质。由于红疹毒素有型特异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患猩红热。临床表现潜伏期1-7天,通常2-3天,外科型较短,约1-2天。(一)普通型典型病例起病急骤并具有发热、咽峡炎,第2日出现皮疹等,此为猩红热三大特征性表现。1、前驱期:骤起发热+咽扁炎十草莓舌黏膜内疹:腭部可见有充血或细小出血性黏膜疹,每先于皮疹出现。白草莓舌:舌苔白,舌尖和边缘红肿,突出的舌乳头也呈白色。2、出疹期:起病12小时-2天出疹。(1)出疹顺序与形态:耳后、颈部、上胸部及腋下和腹股沟处,于24小时内迅速蔓延全身。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严重者可见出血性皮疹。(2)线状疹(亦称帕氏线):在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色线状。(3)环口苍白圈:在颜面部位却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相比之下显得发白。(4)草莓舌:白草莓舌:于发疹之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红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此可作为猩红热辅助诊断条件。
3、恢复期:皮疹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转,多在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皮疹消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以粟粒疹为重,多呈片状脱皮,面部及躯干常为糠屑状,手、足掌、指(趾)处由于角化层较厚,片状脱皮较完整,呈手、足指或趾套状。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脱皮期长达2~6周,偶可8周。(二)轻型轻微发热+咽炎+皮疹易漏疹,往往在发生脱皮或并发变态反应疾患时,才作出回顾性诊断。继发肾炎的可能性反而较大。(三)重型(中毒型)起病急,高热,体温达40.5℃+严重咽扁炎+皮疹+神经系统症状(感染中毒症状)。死亡率高,少见。(四)外科型局部化脓+皮疹(从创口开始,发展到其他部位皮肤)。无咽炎及杨莓舌。局部淋巴结可肿大,压痛。并发症1、化脓感染:可有颈淋巴结炎,咽后壁脓肿,鼻窦炎,中耳炎,肺炎。偶有败血症、骨髓炎、脑膜炎等。2、晚期变态反应性病变:病经2~3周后,较大儿童可见急性肾炎、风湿热。实验室检查1、血R: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2、咽拭子培养可有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生长3、血清学检查4、C反应蛋白(CRP)升高。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流行病史、发热、咽炎、皮疹特点、草莓舌及咽拭子培养结果不难诊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
猩红热属于温病,以卫气营血为主要辨证方法。其病程与证候有一定的联系:前驱期属邪侵肺卫证,以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痧疹隐现为主症;出疹期属毒炽气营证,以壮热口渴,咽喉糜烂有白腐,皮疹猩红如丹或紫暗如斑,舌光红为主症;恢复期属疹后阴伤证,以口渴唇燥,皮肤脱屑,舌红少津为主症。
二、治疗原则
基本法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结合邪之所在而辨证论治。病初时邪在表,宜辛凉宣透,清热利咽;出疹期毒在气营,宜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恢复期疹后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