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防止意外:婴幼儿最常见的死因之一是意外事故,包括异物吸入、窒息、中毒、烧伤和烫伤等。故应向家长特别强调意外的预防。早期教育???早期教育对小儿的智力发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促进小儿动作的发育:为婴儿提供运动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大运动的发展;提供各种游戏机会,如玩积木、穿珠子、折纸、系纽扣等培养精细动作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与幼儿的语言交流,通过游戏、讲故事、唱歌等活动学习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户外活动、观看图片、实物和玩具等,教小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并分辨大小、形状、颜色和数量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小儿懂得“好”与“坏”,“对”与“不对”的概念;教育孩子懂得同情、友爱、有礼貌和尊重别人。3周岁至6~7岁入学前的时期。特点:体格发育较前减慢。智力发育更完善、能作较复杂的动作。能用较复杂的语言表达思维和感情。具有高度可塑性。易患免疫性疾病。学龄前期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传染病。幼儿园是其集体生活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蔓延。学龄前期儿童的保健工作主要在托幼机构内进行。1.健全防病制度:(1)体检:托幼儿童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进入托幼机构前应进行全面检查,建立健康卡片,以后每1年至少体检1次;(2)传染病管理:①传染病宣传:托幼机构应向家长宣传传染病知识,取得共同合作;②晨检:每天早晨小儿入园时,应做简单体检及问询,以便及早发现传染病接触者及患者;③隔离制:成立简单的隔离治疗室,便于发现传染病患儿后立即实行隔离,并对接触易感儿采取检疫消毒措施。(3)卫生消毒制度:托幼机构应经常进行环境卫生扫除、晒洗被褥、开窗通风,对水源及食物、餐具、用品等进行卫生监督及清洁消毒。测量3岁以内儿童身长用测量3岁以上儿童身高和坐高用杠杆式磅秤电子秤弹簧秤饮食管理???托幼机构应根据各年龄层小儿的营养需要进行营养配餐;调整烹调方法,食品多种多样,培养小儿按时进食、不挑食的良好习惯,保证体重增加合理;注意食品卫生。科学安排生活日程???托幼机构应按年龄分班,根据年龄及生理、心理特征安排生活日程。结合不同年龄小儿的特点,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开展早期教育,并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体质锻炼???锻炼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托幼机构应多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如空气、日光、水)组织小儿进行运动,注意穿衣和室内外温度变化,调整活动时间,通过教授游戏、体操、舞蹈等活动,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协调性。1236~7岁至12~14岁进入青春期的时期。特点:(1)体格稳步增长。(2)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都发育到接近成人水平。(3)脑形态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4)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较前降低,应注意防止近视眼、龋齿、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学龄期儿童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密切配合,注意保护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德、智、体全面发展。1.合理膳食:应提供给儿童多样化食物,鼓励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经常吃适量的鱼、瘦肉、蛋、禽,少吃盐。重视早餐质量,可以课间加餐的方式来弥补早餐的不足,以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洗手、规律的日常作息等。3.培养正确的姿势:学龄期是儿童骨骼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应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背书包要注意两肩轮换,以避免驼背、脊柱侧弯等疾病。4.预防近视:教育儿童注意爱护眼睛、科学用眼,及时矫正弱视;室内光线要充足;注意读书写字的姿势和距离,最好每月轮换座位一次;读书和看电视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经常做眼保健操。5.培养劳动观念及体育锻炼习惯:劳动与体育锻炼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及体格发育状况,循序渐进,不宜安排过多。6.预防疾病:每年体检1次。以“治未病”思想指导
儿童健康管理与护理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施长春提纲“治未病”思想的起源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如何以“治未病”思想指导儿童健康管理和护理儿童健康管理的概念及任务治未病在儿童健康管理和护理中应用实例一、“治未病”思想的起源
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PreventiveTreatmentofDisease)的基本含义:在人未得病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变。治未病的主要理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治未病的主要环节: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政府历来重视“治未病”早在1949年9月,毛泽东主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