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第1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第1页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

展开全文

我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结构,如果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字的

形体演变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是随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发展至今的。汉字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七个

阶段。

我们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结构,如果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

字的形体演变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汉字的形体演变是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逐渐发展至今的。汉字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

七个阶段:

(一)甲骨文。据考古发现,汉字最早成体系而流传至今的就是甲骨

文。什么是“甲骨文”呢?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的文字。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的小屯村被大量发现。其实,

早在此前人们一定也见到过这些刻有文字的骨块,当地人称之为“龙

骨”,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它为何物。在殷商时期,安阳县的小屯村附近

就是殷王朝的首都。奴隶制的殷王朝是非常崇拜神灵的,每逢一事都要

问卜。比如设祭祈年、操戈征战、农事田猎、风雨天象等都要问卜。

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占卜用过的

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为“卜辞”。甲骨文卜辞中所

用的字是很有限的,有一些字因为在卜辞中没有用到,所以至今也没有在

甲骨文中看到。但是,我们至今未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字不能说在当时就

没有。比如“民”这个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铜器上曾多次出现,都是表示

用一把锥子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图2),在那个时候“民”就代表了上古

的奴隶,但“民”这个字在甲骨文中至今没有发现。甲骨文由于是中国

最早的文字,所以存在形体不固定,行文程式不统一等特点,另外,由于文

字是用原始利器刻在骨块上的,所以笔画细而浅,而且多是方笔,圆笔很少。

(二)金文。金文是指铸或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古代人称铜为“吉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第1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第1页

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第2页汉字形体演变的七个阶段--第2页

金”,所以后来就把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铜器中又以钟和鼎较典

型,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在殷代末期就有,但毕竟太少,所

以,金文主要还是指周朝青铜铭文。周代的社会文化比殷商时期的文化

繁荣了很多。周代人也不像殷人那样相信神灵鬼怪,所以甲骨卜辞也就

随着时代的发展让位于金文了。在周朝,铜器主要是王室诸侯权力的象

征,绝不允许民间老百姓铸造或使用。金文的内容主要记载这件铜器为

谁所有,有的记载战功,祭祀以及受谁赏赐等。金文的形体也有了很大的

变化。金文是承甲骨文而发展起来的,在笔画和结构上比甲骨文简单些,

其特点是线条粗而自然,字形趋向工整,字体多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多种

写法。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还出现了不少

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这就是后人所称的“鸟虫书”。

(三)篆书。“篆书”这个名称历来有争论,有学者考证说,“篆者,椽

也,椽者,官也”(椽,音院,古代官署属员的统称。)这就是说,所谓“篆

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秦代时还没有纸张,记载和阅

读的文字都是写在竹木简上。据《史记》中的记载:秦始皇一天要亲自

过目120斤写在竹木简上的官书,这些“官书”就是“篆书”,但当时还

没有这个称呼,直到汉代的“隶书”出现,才把以前的“官书”叫做“篆

书”,所以说“篆书”是相对“隶书”而言的。篆书可分为“大篆”和

“小篆”两种。

(1)大篆。据史料记载:周宣王太史籀做大篆十五篇。如此看来,大篆

文档评论(0)

151****66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