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武李陵司马迁关系与评价.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武李陵司马迁的关系与评价

西汉王朝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汉民族的主体,塑造了汉民族的精神,提升了汉民族的文化;涌现了许多民族精英和汉民族精神的代表。“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卫青,善赋多谋的司马相如、东方朔,牧羊北海不辱使命的苏武,忍辱著述史家绝唱的司马迁……。其中司马迁、苏武是体现汉民族精神的佼佼者。

???苏武(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威胁利诱,欲使苏武投降。初时把苏武囚于地窖中,不给饮食。苏武嚼旃餐雪,数日不死。单于疑有神助,又把苏武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羝,扬言要羝羊乳子方可放其归汉。

???北海之地,莽莽荒漠,人烟绝迹。苏武掘野鼠、觅草实,果腹充饥;孤身持节,与同卧起。北海的草枯了又青,青了又枯;草原的大雁南徙北返,北返南徙。年复一年,胡须、头发全白了,使者符节的旌饰脱落了,苏武笑面困境孤独,淡对官禄诱惑,持节守志十九年凛然不屈。

苏武,离开中原的土地,深入边远的匈奴。他这一走,竟有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戚,在茫茫白雪中,他是怎么度过一个又一个冰冷的夜晚?那里的北海,有着与大汉土地不一样的景色,白云和流雪将天空染成最纯净的白。这种白色,如同苏武的心一样,澄澈后的寂寞,无声的寂寞。

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骑都尉,其祖父即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公元前99年,汉朝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出征,在祁连山一带遭遇匈奴右贤王部,两军展开恶战。为缓冲李广利战场的压力,时任骑都尉的李陵主动请缨,仅以5千步卒从居延海出征,欲以牵制匈奴主力,并伺机直捣王廷。汉武帝遂予恩准,并任命成安侯韩延年为副将,一同出征。

李陵兵出居延海一个月后,便在浚稽山遭遇匈奴且鞮侯单于率领的三万骑兵主力。李陵沉着应战,大败匈奴,斩杀敌军数千人。且鞮侯单于大惊,慌忙调集了左右贤王二部共八万骑兵围歼汉军。在孤军深入,独立无援的情况下,李陵率部从容应对,且战且退,八天共斩杀匈奴军一万余人。在退至距边关仅百里的地方,却因叛将出卖,被匈奴重兵围困,最终全军覆没。韩延年战死,李陵兵败投降。

汉武帝听闻李陵降匈,勃然大怒,下旨将李陵三族全部诛杀。

李陵降匈后,且鞮侯单于敬其勇猛有谋,又为李广之后,遂封其为右校王,并把女儿拓跋公主嫁给了李陵。然而,李陵在匈奴的二十五年间,却始终不肯为匈奴效力,“虽受封而不领命”。他长年蛰居于贝加尔湖畔,与苏武为伴。李陵唯一一次以匈奴将领的身份带兵出征,是在公元前90年,最终却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大败而归。有人认为,这便是李陵不愿为匈奴效命的佐证。

汉昭帝即位后,曾派出使者前往匈奴斡旋,意欲召回李陵,不料却被李陵坚拒:“吾已胡服矣!……丈夫不能再辱。”最终留在了大漠。并于公元前74年病逝于匈奴,一生再无建树。

李陵的一生,堪称曲折纠结,壮怀悲烈。后人对其的评判也充满了争议。

有人认为,李陵敢率五千步卒对抗匈奴八万铁骑,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故绝非贪生怕死之徒。投降匈奴,不过为了暂时保全性命,以期有朝一日能逃出匈奴,继续为汉朝效命。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这样叙述道:“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后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李陵传》的开篇,也对李陵大加赞赏:“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

但也有后人对李陵降匈之举唾弃嗤鼻,认为李陵率5千步兵抗击八万匈奴的行为实为逞匹夫之勇,不值得同情。并提出大丈夫当以死报国,不应降敌以求苟且。其中,尤以白居易的《汉将李陵论》为代表:“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白居易认为,李陵不为国家的事业牺牲就是不忠,活着投降匈奴就是不勇,放弃先前的功绩就是不智,从而招致后面的祸患就是不孝。这四点无一可取。最终使自己的宗族都灭亡了,实在可悲!

对李陵影响最深的,便是苏武。

如果说,李广和汉武帝决定了李陵的外在遭遇,那么苏武则造就了李陵纠结悲怆的内心。并且,后世对李陵的批判,亦多源于与苏武的对比。若笔者是李陵,定会发出“既生陵,何生武”的感慨。因此,要对李陵进行剖析,必然离不开苏武。

公元前100年,苏武授命使匈,被扣留。匈奴单于虽多次威逼利诱,意欲招降,却均遭苏武坚辞拒绝。单于一怒之下便将苏武发配至贝加尔湖牧羊。直至公元前81年,汉昭帝即位后,汉匈和亲,双方关系有所缓和,苏武才终于得以回到中原。

苏武被扣的第二年,正遇李陵兵败浚稽山。而后,李陵虽获封右校王,却不愿为匈奴效命,常年蛰居贝加尔湖边,与苏武为伴。在这种“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情形下,二人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情谊,并写下历史上著名的《苏李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