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中一缕炊烟升起,因为没有风,所以它显得特别直;远方横着一条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来格外地圆。
上面第二句虽然详尽,却无法像第一句一样呈现出悲凉雄壮的意境,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得太多反而不好?也许今天这一课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15无言之美
第一课时
阅读目标
1
概念关系、观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无言之美”,了解“言”与“意”的关系、“流露”与“含蓄”的区别,理解作者的主要
观点。重点
2论证思路: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
作者观点的关系。重难点
3作品鉴赏: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学习目标
写作目标
1
论证方法: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灵活运
用。
2论证结构:学会运用“递进式论证结构”写作。
学习目标
立德树人
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做一个懂美、爱美的人。
学习目标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
翻译家。他的一些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
《西方美学史》等。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写于1924年冬天,是朱光
潜的第一篇美学论文,原载于《民铎》第五卷第五期(1924年出版)。文章论述的对象是“无言之美”—一个关乎文学本质的美学范畴。在本文未选入的后半部分中,作者对“无言之美”这样总结: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推广地说,美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本文所谓无言之美。
议论文的递进式结构
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结构、对照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
中心论点
分论点
1.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2.附丽:附着,依附。
3.姑且:表示暂时地。
4.笼统:缺乏具体分析,不明确;含混。
5.蛾眉:蚕蛾的须细而弯,借指美人细而弯的眉毛。6.寂寥(liáo):寂静;空旷。
字音易错。
7.谚语:在民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注意韵母。
8.铢(zhū)两悉称(chèn):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
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铢,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
9.心旷神怡(yí):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10.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字音易错,注意声母。
11.栩(xǔ)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
12.目不忍睹(dǔ):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13.信手拈(niān)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注意声母。
颦(pín):皱眉。
词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同
都形容非常逼真。
异
强调的是形似,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强调的是神似,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多指艺术作品。
例
①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真是惟妙惟肖。
②石壁上雕刻的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导思
导思
2结合全文,阐释“无言之美”的内涵。
带着问题读课文
关键词:无言之美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美学观点
导思
本文最后归纳出的美
学观点是什么?
分析内涵
3
●
第一部分(1、2段):话题导入,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
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第二部分(3—6段):提出问题:文学能不能、要不要尽其意,尽美尽善?提出了本文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三部分(7—12段):分析问题。先对前面两个问题做出回答,然后再通过分析图画、文学、音乐、雕塑这四种艺术形式,阐述道理。
第四部分(13段):得出结论。揭示“无言之美”的奥秘。
文章脉络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本文以图画、文学作品、音乐、雕刻塑像等艺术形式为
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得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的观点,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以孔子之言,引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