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曹刿论战》 第2课时.pptx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曹刿论战》 第2课时.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1.线索明确,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文章紧扣“论战”来写,以曹刿为中心,详细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言论,充分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对于无助于表现“论战”的事,如战争的起因、战斗的状况、战后的处理等则略写或不写。

2.对比映衬,形象鲜明。

本文运用对比映衬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对话和动作,突出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曹刿与鲁庄公。在战

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拒之说“未可”,到时机成熟时才说“可矣”。

在战后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这样,既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政治见识的鄙陋和军事上的鲁莽草率;也反衬出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战前仓促应战

政治上

缺乏战略眼光

战中盲目指挥

1.[发散思维]你认为鲁庄公究竟鄙不鄙?说说你的观点。

我认为“鄙”

积极应战

亲自应战

做事尽

心尽责

广开言路,礼贤下士

谦虚好问

“不鄙”

我认为

一课一德一行

取信于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

古人言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欧阳修

古人行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家点心店,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店主李沙庚赚钱后便在点心中掺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于是顾客不再信任他,他的生意日渐清淡。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到店内,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郑板桥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写了“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

到店里购买点心。

一课一德一行

原来是“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郑板桥补写那一点,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点心店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是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这才知道取信于人的重要性,从此

痛改前非,又重新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今人行

浙江省丽水市的陈金英老人曾是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她退休后办厂创业,生产中老年羽绒服,一度生意火爆。2011年9月,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陈金英背上了巨额债务。有人劝陈金英申请破产避免承担债务,但她果断拒绝了。“这哪儿成啊,欠了别人钱是一定要还的”,正是秉承这种朴素的信念,老人家无论寒暑坚持卖货还债。

一课一德一行

被“诚信奶奶”打动的商家们,热情地向她伸出了援手,情况有所好转之后,她就给敬老院的140多名老人送去了价值2万多元的羽绒服,将温暖传递了出去。

2021年2月5日,九旬老人陈金英还清了最后一笔欠款。

十年间,老人的背越来越弯,但守信的她腰杆却越来越直。

一课一德一行

一课一德一行

一行

待人真诚,做事靠谱,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

国学经典积素养

(中考·南充)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甲诗首句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与末句“身在最高层”形成呼应。

B.乙诗次句以听觉形象补充了首句的视觉形象,渲染出潼关一带独有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C.甲诗第二句用虚写手法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展现出诗人蓬勃的朝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D.乙诗第三句不说水之奔腾,而说其“犹嫌束”;末句不说山

之巍峨,而说其“不解平”,运用夸张手法把山水写活了。

2.结合甲、乙两诗,简要概括两位作者在面对人生阻碍时态

度的异同。

同:面对人生阻碍时,两位作者的态度均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异:甲诗作者主张要高瞻远瞩,冷静 理智地解决问题;乙诗作者主张勇往直前、冲决罗网。

中华传统文化育素养

(中考·河南改编)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曹刿论战》原文见本课“课文细讲点拨”板块。

【乙】郧①人军于蒲骚②,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③患之,曰:“盍④请济师于王?”斗廉⑤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⑥,君之所闻也。成军⑦以出,又何济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