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气血津液病证SyndromeofQibloodandbodyfluiddisease
痰饮Phlegmdrink郭敏
Part01概述、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Overview,etiologyandpathogenesis,diagnosis,keypointsof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principles
概述定义痰饮是指由于外感寒湿、饮食不当或劳欲体虚等病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聚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痰饮广义:诸饮总称,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诸饮中的一个类型,即饮停胃肠之痰饮。
概述《黄帝内经》有“饮”“积饮”之说,是对痰饮认识的开端,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心痛。”《素问·气交变大论》谓:“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甚则饮发,中满食减。”《金匮要略》首创“痰饮”病名,并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被后世奉为治疗寒痰水饮的准绳。隋唐至金元时期,逐渐发展痰饮的病理学说。叶天士总结前人治疗痰饮病经验,重视脾肾,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的大法。源流
概述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胃肠功能紊乱、胃扩张、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肠梗阻、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某些阶段,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范围
病因病机外感寒湿饮食所伤劳欲体虚肺失输布伤及脾阳损伤肾阳水液停聚痰饮病因
病因病机病机基本病机: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不利,津液停聚。病位:肺、脾、肾、三焦,可影响五脏。病质:阳虚阴盛,因虚致实。中阳素虚,脏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病理基础。病机转化:虚实转化。饮留胃肠——痰饮。饮流胁下——悬饮。饮流肢体——溢饮。聚于胸肺——支饮。
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特征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中有振水声,肠间沥沥有声,头昏目眩等,形体昔肥今瘦。悬饮:胸胁饱满,咳唾胸胁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痰饮停积部位。辨标本虚实主次: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肺、脾、肾阳气亏虚。标实——水饮留聚。辨病邪兼夹:寒证居多,亦有郁久化热者;初起寒热见症,为夹表邪;饮积不化,常兼气滞。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基本原则:温阳化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温”,用温热性药以温补脾肾,振奋阳气,化气行水,如干姜、半夏、桂枝等。“和”,指调和人体阳气,温药不宜使用太过,应当以“温和”为原则。
感谢观看Thanksforwatching
Part02辨证论治、预防调护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preventionandnursing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1.痰饮①脾阳虚弱证候: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寒,背寒,呕吐清水痰涎,水入易吐,口渴不欲饮,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食少,便溏,形体逐渐消瘦,舌白滑,脉弦细滑。治法:温脾化饮。方药: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1.痰饮②饮留胃肠证候:心下痞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治法:攻下逐水。方药: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加减。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悬饮①邪犯胸肺证候:寒热往来,身热起伏,汗少或发热不恶寒,有汗热不解,咳嗽,少痰,气急,胸胁刺痛,呼吸、转侧疼痛加重,心下痞满硬,干呕,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黄,脉弦数。治法:和解宣利。方药:柴枳半夏汤加减。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悬饮②饮停胸胁证候:咳唾引痛,胸胁疼痛较前减轻,呼吸困难反加重,咳逆气喘,息促,不能平卧,或仅能偏卧于停饮的一侧,病侧肋间饱满,甚则可见病侧胸廓隆起,舌苔薄白腻,脉沉弦或弦滑。治法:泻肺祛饮。方药: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加减。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悬饮③络气不和证候:胸胁疼痛,如灼如刺,胀闷不舒,呼吸不畅,或有闷咳,甚至迁延经久不愈,阴雨天加重,舌质黯苔薄,脉弦。治法:理气和络。方药:香附旋覆花汤加减。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悬饮④阴虚内热证候:咳呛时作,咯吐少量黏痰,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或伴胸胁闷痛,病久不复,形体消瘦,舌质偏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辨证论治分证论治3.溢饮表寒里饮证候:身体沉重而疼痛,甚则肢体浮肿,恶寒,无汗,或有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情景引入患者45岁因胃溃疡穿孔致急性腹膜炎入院急诊手术治疗请思考如何护理腹膜炎的病人06课件讲解.pptx
- 情景引入57课件讲解.pptx
- 情景引入43课件讲解.pptx
- 情景引入32课件讲解.pptx
- 情景引入01课件讲解.pptx
- 情景导入情景描述患者男性81岁胸部外伤入院行胸部平片检查示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右侧少量血胸拟右侧血胸.pptx
- 情景导入情景描述患者男性40岁骑电动车行驶中不慎撞到路沿石摔倒致下腹痛排尿困难3小时遂来我院就诊体.pptx
- 情景导入刘先生6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白色粘痰偶有血丝近1周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应用抗生.ppt
- 情景案例患者女14岁早晨没吃早饭中午回家边跟妈妈说学校见闻边狼吞虎咽地吃饭实然出现高声呛咳阵发性喘.pptx
- 清营汤温病条辨18课件讲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