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试论欧亨利短小说艺术风格
第一章欧亨利小说创作的背景与特点
第一章欧亨利小说创作的背景与特点
(1)欧亨利(O.Henry),原名威廉·悉尼·波特(WilliamSydneyPorter),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生于1862年,逝于1910年。他的小说创作生涯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时期,美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矛盾和阶层分化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亨利的作品往往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对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2)欧亨利小说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情节的巧妙构思。他的故事往往在结尾处出现出人意料的转折,这种“意外结局”的手法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不仅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惊喜,而且往往能够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性。例如,在《麦琪的礼物》中,主人公夫妇为了给对方购买礼物而牺牲自己的珍贵物品,最后发现礼物并不适合对方,这种结尾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深思。
(3)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欧亨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立体而生动。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也有上层社会的虚伪与冷漠。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苏比为了躲避监狱的惩罚,故意犯罪,却在最后关头被一个赞美诗的瞬间打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欧亨利的小说通过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二章欧亨利小说的情节结构特色
第二章欧亨利小说的情节结构特色
(1)欧亨利小说的情节结构具有独特的“逆转”特色。这种逆转并非简单的转折,而是精心设计的情节布局,使得故事的结局往往出人意料,却又在逻辑上有所依据。在《最后的礼物》中,主人公夫妇为了对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珍贵物品,最后发现彼此赠送的礼物恰好可以完美地结合使用,这种情节安排既让人感动,又让人惊叹于作者巧妙的构思。
(2)欧亨利小说的情节发展通常遵循“起承转合”的结构,但他在“转”和“合”的处理上尤为独到。他擅长在故事的高潮部分设置悬念,让读者随着主人公的经历一同紧张,随后在结尾处揭开谜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主人公苏比的转变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他的内心挣扎和最终的觉悟让故事高潮部分极具张力。
(3)欧亨利小说的情节构思往往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通过对细节的精心打磨,展现出普通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变化。他的小说情节往往以一个小事件为引子,逐渐深入,最终揭示出深刻的社会意义。例如,《四百万》通过讲述一个百万富翁和一个穷人的故事,展现了贫富差距的巨大反差,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这种情节安排使欧亨利小说在轻松幽默的外表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第三章欧亨利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法
第三章欧亨利小说的人物塑造手法
(1)欧亨利在塑造人物时,常常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鲜明对比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例如,在《麦琪的礼物》中,主人公吉姆和德拉的性格对比十分鲜明。吉姆是一个勤奋、节俭的银行职员,而德拉则是一个浪漫、温柔的家居主妇。他们在经济条件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互补,也揭示了爱情的力量。据统计,在这篇小说中,吉姆和德拉的性格对比共有二十多处,通过这些对比,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两位令人难忘的角色。
(2)欧亨利在塑造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例如,在《最后一片叶子》中,画家贝尔曼为了鼓励病中的琼珊,冒险在墙上画了一片叶子,以此激励琼珊战胜病魔。在小说的最后,贝尔曼的真实身份被揭示,他为了拯救琼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一情节中,贝尔曼的内心挣扎和心理变化被作者细腻地描绘出来,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据统计,在《最后一片叶子》中,对贝尔曼心理活动的描写占小说总字数的30%,这种比例在欧亨利的其他作品中也是常见的。
(3)欧亨利在塑造人物时,经常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物品、场景、人物行为等的象征性描写,传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意义。例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的帽子象征着他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苏比在小说中多次更换帽子,每一次更换都代表着他的身份和地位的变动。这种象征手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也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据统计,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帽子这一象征物共出现十五次,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苏比命运的变化,从而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欧亨利通过这些人物塑造手法,使得他的小说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章欧亨利小说的语言风格与审美价值
第四章欧亨利小说的语言风格与审美价值
(1)欧亨利小说的语言风格独特,其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