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解读题目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
以及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本诗属于边塞诗。
燕,战国时期的古国名,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
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成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
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A民
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这里的“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
裁,均属“歌行体”。
边塞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
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折杨柳》曲,暗指离乡之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盛唐边塞诗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到唐代进入黄金时代,并形成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另外王维、李白、j杜甫等都写过大量的边塞诗。
标题中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i有关的字眼。
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L...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自然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烟、孤城、落日、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黄沙、碎石
征战事物:铁骑、金鼓、旌旗、羽书、烽火、戈矛、剑戟、斧钺、刀铩、大雁、胡马、画角、飞箭、流矢
人名地名: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羌羯夷(指少数民族)、
轮台、夜郎、金山、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雪海、蓟北、边城、沙场、关山、萧关、凉州、楼兰、居延
常见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号角、战鼓
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辽阔、壮丽、雄奇。
(1)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或表现“宁为百夫长、胜作!书生”的从军热情;或抒写将军出塞、驰骋疆场,不惜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2)赞美将士们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或描写战争的激烈,表现将士勇敢顽强的英雄气魄;或描写边塞环境的恶劣,表现将士不畏艰险的牺牲精神。
(3)描写塞外雄奇瑰丽、奇异壮阔的边塞风光。如大漠戈壁、玉塞萧关、冰川雪峰等。
(4)抒发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征人思乡,或表现边塞将i士久戍思乡的精神痛苦,揭示爱国与思乡的矛盾;或极写边地环境的恶劣与从军生活的艰苦,表现将士无法排遣的思乡深情;或写戍边生活的单调无聊,表达渴望归家的期望,l等等。
(5)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或表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
痛苦与灾难,呼吁朝廷停止穷兵黩武的政策;或极写战事之惨烈,控诉边将的无能,朝
廷的用人不当;或揭示军中的不公与腐败,谴责边将的骄奢、朝廷的昏聩;或讽刺帝王的好大喜功,引发对战争的思考。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人。曾任刑部侍郎、
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作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32岁,东北边境战事爆发,离
宋,北游幽蓟
适少渡落,不事生业,家贫,客居
梁、宋,以求丐取给……
天宝三载
(744),
44岁,与李白、杜甫游单父
39岁,写
《燕歌行》
52岁,随哥舒翰入
49岁,举有
道科中第,
受封丘尉
耕读漫游出仕从军两任节度
66岁,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旧唐书》评其一生:负气感言,权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