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论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的反讽艺术
第一章纳撒尼尔·韦斯特的生平与创作背景
(1)纳撒尼尔·韦斯特(NathanaelWest),美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出生于1903年,逝世于1940年。他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和反讽色彩,从他的成长背景到他的创作生涯,无不体现着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韦斯特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母亲则是一位作家。尽管韦斯特的家境优渥,但他从小就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荒谬感到厌恶。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韦斯特的文学创作生涯始于20世纪20年代,他的早期作品多采用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对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的第一部小说《原子城》(TheDayoftheLocust,1939)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小说之一。这部作品以洛杉矶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追逐名利的普通人,在虚荣心和疯狂驱使下,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韦斯特通过这个荒诞的故事,对美国社会的虚伪和疯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3)韦斯特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美国社会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社会矛盾激化,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韦斯特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他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充满了反讽和讽刺。除了小说创作,韦斯特还涉猎戏剧、电影剧本等领域,他的多才多艺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然而,韦斯特的一生并不平坦,他在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饱受个人生活的困扰。他的婚姻、家庭以及与精神疾病作斗争的经历,都为他的作品增添了深刻的个人色彩。
第二章反讽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1)反讽艺术是一种文学和戏剧创作手法,通过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段,揭示事物的矛盾和荒谬。其核心在于通过言语或行为表达与实际意义相反的效果,从而达到批判和讽刺的目的。反讽艺术的历史悠久,早在古希腊时期,喜剧作家就已经运用这种手法对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据《牛津英语词典》记载,反讽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
(2)反讽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反讽艺术往往通过对比手法,将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实际本质进行对比,从而揭示事物的荒谬性。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主人公哈克贝利与白人女孩艾米丽的对比,揭示了种族歧视的荒谬。其次,反讽艺术常常运用夸张手法,将事物的矛盾和荒谬放大,使其更加明显。据《美国文学史》统计,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使用了超过500次夸张手法。最后,反讽艺术具有强烈的讽刺性,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和情节,对现实进行批判。
(3)反讽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通过描述主人公格列佛在不同国家的奇遇,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进行了尖锐的讽刺。据统计,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了超过200次反讽手法。此外,反讽艺术在戏剧、电影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电影《疯狂的石头》通过夸张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对现实生活中的贪婪、虚伪进行了讽刺。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反讽艺术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韦斯特小说中的反讽手法分析
(1)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小说中,反讽手法被广泛运用,成为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原子城》中,韦斯特通过对比城市中产阶级的虚荣与疯狂,展现了反讽的艺术魅力。小说中的主人公艾德·兰德,一个渴望成为电影明星的普通人,他的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构成了强烈的反讽。艾德·兰德为了追求名利,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了友情和爱情,最终走向了悲剧。这种反讽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讽刺了美国梦的虚幻。
(2)在《美国精神病人》中,韦斯特运用了黑色幽默和反讽,描绘了一个病态的社会。小说中的主人公查理·希恩,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他的行为和思想常常与现实脱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反讽效果。查理在疯狂的世界中寻找自我,他的疯狂成为了对周围社会疯狂的一种讽刺。韦斯特通过查理的故事,对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价值观混乱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3)韦斯特的小说中还常常出现自我反讽的现象。在《夜车》中,主人公杰克·特雷尔,一个渴望成功的作家,他的作品却充满了失败和绝望。这种自我反讽的手法使得小说的讽刺效果更加深刻。杰克在追求文学成就的过程中,不断遭遇挫折,他的失败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讽刺,也是对整个文学界和社会的讽刺。韦斯特通过这种手法,揭示了成功与失败、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批判力度。
第四章反讽艺术在韦斯特小说中的社会意义
(1)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反讽艺术在他的小说中承载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原子城》中,韦斯特通过对洛杉矶这个充满欲望和疯狂的城市进行讽刺,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的人口增长了60%,城市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