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艾灸技术艾柱灸朱晓蕾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灸技术——艾柱灸主讲教师:朱晓蕾

概念操作规范0201录目注意事项03

概念1

艾柱灸单位艾炷以艾绒施灸时,所燃烧的圆锥体艾绒团每燃尽1个艾炷,则称1壮:①小炷(麦粒)②中炷(枣核)③大炷(蚕豆)将艾炷直接放在腧穴上施灸的方法,称为艾柱灸概念

操作规范2

操作规范——施术前准备艾炷灸应选择合适的清艾绒,检查艾绒有无霉变、潮湿。间接灸应准备好所选用的药材,检查药材有无变质、发霉、潮湿,并适当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形状、平整度、气孔等。准备好火柴或打火机、线香、纸捻等点火工具,以及治疗盘、弯盘、镊子、灭火器等辅助用具。施术前准备——灸材选择

操作规范——施术前准备穴位——依据各疾病的诊疗标准,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体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施术前准备——穴位及体位选择

操作规范——直接灸首先在穴位皮肤局部可以先涂增加粘附或刺激作用的液汁,如大蒜汁、凡士林、甘油等,然后将艾炷粘贴其上,自艾炷尖端点燃艾炷。在艾炷燃烧过半,局部皮肤潮红、灼痛时,术者用手在施灸穴位的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施灸时的痛苦待艾炷燃毕,即可以另一艾炷粘上,继续燃烧,直至灸足应灸的壮数。此法刺激量重,局部组织经灸灼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并留有瘢痕,故称为化脓灸法(瘢痕灸)。直接灸——化脓灸(瘢痕灸)

操作规范——直接灸首先在穴位皮肤局部可以先涂增加粘附或刺激作用的液汁,如大蒜汁、凡士林、甘油等,然后将艾炷粘贴其上,自艾炷尖端点燃艾炷。在艾炷燃烧过半,局部皮肤潮红、灼痛时本者即用镊子移去艾炷,更换另一艾炷,连续灸足应灸的壮数。此法刺激量轻且灸后不引起化脓、不留瘢痕,故称为非化脓灸法(无瘢痕灸)。直接灸——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操作规范——间接灸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cm~3cm、厚约0.4cm~0.6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常用于因寒而导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间接灸——隔姜灸

操作规范——间接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3cm~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间接灸——隔蒜灸

操作规范——间接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间接灸——隔盐灸

操作规范——间接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0.2cm~0.3cm、厚0.5cm~0.8cm的薄饼,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间接灸——隔附子饼灸

操作规范——灸量选择艾炷灸的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小和壮数的多少计算,炷小、壮数少则量小,炷大、壮数多则量大。艾灸部位如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灸量可大。病情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灸量宜大;若属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以灸量小为宜。凡体质强壮者,可灸量大;久病、体质虚弱、老年和小儿患者,灸量宜小。灸量选择

操作规范——艾灸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施灸时间10min~40min,依病症辨证确定。5次~15次可为一个疗程。瘢痕灸一次间隔6d~10d。艾灸治疗时间及疗程

注意事项3

注意事项——施灸后处理施灸后,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灸后如对表皮基底层以上的皮肤组织造成灼伤可发生水肿或水泡。如水泡直径在1cm左右,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待其自行吸收即可;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剪刺破或剪开泡皮放出水泡内容物,并剪去泡皮,暴露被破坏的基底层,涂搽消炎膏药以防止感染,创面的无菌脓液不必清理,直至结痂自愈。灸泡皮肤可以在5d~8d内结痂并自动脱落,愈后一般不留痕。施灸后处理

注意事项——施灸后处理灸后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甚至形成无菌性化脓。轻者仅破坏皮肤基底层,受损伤的皮肤在7d~20d内结痂并自动脱落,留有永久性浅在瘢痕;重者真皮组织被破坏,创面在20d~50d结厚痂自动脱落,愈后留有永久性瘢痕,即古代医著所记载的灸疮。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要注意休息,严防感染。若感染发生,轻度发红或红肿,可在局部作消炎处理,一般短时间内可消失;如出现红肿热痛且范围较大,在上述处理的同时口服或外用消炎药物;化脓部位较深,则应请外科医生协助处理。施灸后处理

注意事项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vermont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