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2024—2025学年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甲骨文和商周金文记载,商朝已出现较完备的官制,从中央到地方,生产、政务、军事和意识形态各部门都已设官分职。这表明商朝

A.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发展了国家治理能力

C.形成了家国同治理念D.实行了宗法血缘政治

2.三星堆的青铜人像、神树、金杖等文物,展现了三星堆文明独具特色的信仰和审美,但其中出土的尊、玉璋、青铜爬龙柱形器等文物,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长江中下游文明的密切联系,这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独树一帜B.多元一体

C.满天星斗D.源远流长

3.“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这一做法

A.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B.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

C.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

5.秦朝的刑罚残酷无比,仅惨绝人寰的死刑就有许多种。人民动辄犯禁,于是“天下愁怨”。秦始皇死后,其子秦二世胡亥更为残暴和腐化,“赋敛愈重,戍徭无已”。这说明当时

A.阶级矛盾激化B.破坏法制现象普遍

C.农民战争频繁D.地方体制弊端明显

6.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A.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7.史载西汉初年“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面对这种残破局面,统治者不得不

A.重农抑商B.与民休息

C.独尊儒术D.承袭秦制

8.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助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稳定D.标志着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

9.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陶瓷、造纸等行业都有显著进步。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得到发展B.曲辕犁的使用与推广

C.均田制的有效推行D.南方统治者政策支持

10.东汉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相继内迁中原地区,逐渐建立起许多政权,即“五胡”十六国。唐代所修的《晋书》记载,匈奴、鲜卑、氐、羌均为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A.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C.战乱频仍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11.唐玄宗统治前期,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12.“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体现了唐朝后期的政治局面是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

13.“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B.选拔标准异常严苛

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D.成为选官主要途径

14.史学家钱穆先生说: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