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编近代东方的改革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编近代东方的改革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选修1.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第三编视野拓展

1.(对应点:晚清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各国事务向由外省督抚奏报,汇总于军机处。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王大臣领之……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

——奕讠斤等《请设总理衙门等事酌

拟章程六条折》(1861年)

材料二该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为总汇之地,而事较繁于六部者也。出洋大臣期满,专由该衙门请旨。海关道记名,专保该衙门章京。指拨海关税项,存储出洋公费,悉由该衙门主持。互市以来,各国公使联翩驻京,租界约章之议,皆该衙门任之。海防事起,选购 战舰军械,创设电报邮政,皆该衙门主之。自各国船坚械利,耀武海滨,势不得不修船政、铁政,以资防卫,迄今开办铁路,工作益繁,该衙门已设有铁路、矿务总局矣。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总理衙门设立的缘由。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总理衙门职权的变更及其作用。

思路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实力。依据材料“近年各路军报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之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从外因(列强须要)和内因(外事办理效率低下)两方面简述缘由。第(2)问主要考查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联系所学学问,简述总理衙门职权范围的变更(临时——常设;外交——洋务);从中国政府政治变动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两方面分析作用。

参考答案:(1)缘由: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外国公使进京,外事纷繁,军机处不能刚好办理。

(2)变更:初设时只是临时机构,特地处理外交事务;后来职权几乎包括全部洋务。

作用:导致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的变动;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

2.(对应点: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高校士、六部、九卿、出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力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和运用所学学问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实力。第(1)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从目的、形式和内容三个角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第(2)问,回答“缘由”可从主导者、支持力气、实施过程和背景等角度分析;回答“实质”可结合“清末新政”实施者的阶级属性以及实施的背景、目的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1)共同之处: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缘由: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相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3.(对应点:清末的考试制度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光绪三十年(1904年)殿试试题

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闻见,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庸法,以振策之”。

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化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摸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

——摘编自《中国古代科举》

(1)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指出清末人才选拔的特点。

(2)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评价清末的考试制度。

思路解析:本题以清末考试制度改革入手,旨在考查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