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
1.作为通俗文学的小说,我们()深读它,()能感受到它的魅力。优秀的小说往往能向我们提供对于世界和人生最真实、最深刻的认识,并且将这种认识隐藏、融化在它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中,以具体的细节打动人心,震hàn(???)灵魂。小说中有娉婷(???)的女子,也有粗犷(???)的汉子,小说中的人形形色色。读小说能让你【甲】,也能让你wǎng(???)然若失,读小说能让你的心情随着故事情节或喜或悲。这就是小说的艺术魅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震hàn()????????????②wǎng然()
③娉婷()???????????????④粗犷()
(2)在划线句子的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使之成为条件复句。
我们()深读它,()能感受到它的魅力。
(3)根据上下文,填入【甲】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
B.怡然自得
C.形销骨立
D.随心所欲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2.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14岁青春成人仪式刚刚过去,转眼间又要挥手告别。九(1)班拟举行以“青春不散场”为主题的毕业典礼。
(1)【诉衷情】三年来,师生之间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班同学在临别之际想送给班主任一幅对联,他们只想好了上句,请你帮着完成下句。
上联:三尺讲台染白青春鬓?????下联:
(2)【征名记】为纪念三年并肩战斗携手前进的青春时光,全班同学合作分工,打算制作一本班级纪念册,现向全体同学征集一个响亮的名字并阐明理由。
(3)【撰序言】回首过去,同学们依依惜别;展望未来,同学们心情激荡。班主任向大家征集班级纪念册扉页上的序言。(要求围绕“青春”或“友谊”,至少引用一个诗句)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3.用古诗文原句填空,第(3)句需填作者。
(1),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2)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3)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渔家傲·秋思》)
(4),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7)《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毫不羡慕衣着华丽的同学,因为“,”。
四、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4.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要了解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应从小说中去寻找。
②诗在这方面的能量不及小说,但它可以直接表达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集中写出这座城市的情绪、心态和时代呼声,这又是小说所不及的。
③由此可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诗人与小说家同样重要。
④诗与小说尽管都是文学,由于艺术表现的特质和属性不同,二者对城市的表现视角和能量也各不相同。
⑤而要了解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则不得不从诗中去寻找。
⑥小说可以展现一座城市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写出千奇百怪的市民形象,此其强项。
A.①⑥⑤②④③
B.④⑥②①⑤③
C.④①⑤⑥②③
D.①⑤⑥②④③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5.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两公子请遍了各位宾客,叫下两只大船,厨役备办酒席,和司茶酒的人另在一个船上;一班唱清曲打粗细十番的,又在一船。此时正值四月中旬,天气清和,各人都换了单夹衣服,手执纨扇。这一次虽算不得大会,却也聚了许多人。在会的是:娄玉亭三公子、娄瑟亭四公子、蘧公孙駪夫、牛高士布衣、杨司训执中、权高士潜斋、张侠客铁臂、陈山人和甫。鲁编修请了不曾到。席间八位名士,带挈杨执中的蠢儿子杨老六也在船上,共合九人之数。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真乃一时胜会。
(选自《儒林外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二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docx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寨学校联片教研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docx
- 广东省潮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docx
-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x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公办八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
- 广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x
-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docx
- 海南省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语文期末模拟卷(含解析).docx
文档评论(0)